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year}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时间:2024-10-10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摘录8篇)。

高三物理是指高中三年级学生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1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琩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电荷量:C

“做一做”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

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动画演示)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

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

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①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提出静电感应概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①演示

②如果先把C移走,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

③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金属箔仍张开,表明A和B仍带有电荷;

④如果再让A和B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金属箔就会闭合,表明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问: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0×10-19C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三)小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三、几个基本概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0×10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2

教学分析

电动势是本章的一个难点。教科书明确提出了“非静电力”的概念,让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同时为了降低难度,教科书直接给出了电动势的定义式,但只是说“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没有用比值的方法严格定义。电源的内阻在后面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习中很重要,本节作了一些铺垫。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实验认识新的规律,通过阅读来了解前人的工作过程,跟着教师的思路一环套一环地接受新的概念等,这都是经历科学过程的不同形式。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内电阻。

教学重点难点

电动势概念的建立是重点也是难点。此套书多处对“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都有阐述和铺垫,此处再次运用这种功能关系的观点来学习电动势。可以使学生对电源电动势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本节课从静电力做功和非静电力做功进行比较建立电动势的概念。也为后面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学习作了铺垫。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演示、逻辑推理。在电压和电动势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中通过静电力做功和非静电力做功进行比较教学,建立新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金属板、酸溶液、灵敏电流计、多种型号的干电池、学生电源、导线、电键、小灯泡、投影仪。

知识准备

1.课前复习: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2.课前说明: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由于它们带负电荷,电子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动相当于正电荷向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动。为了方便本节按照正电荷移动的说法进行讨论。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

(二)新课教学

复习初中知识:

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和巩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掌握物理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应用。

2、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计算求解等。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验探究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力学

1、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

2、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转化

4、振动与波动

(二)热学

1、分子动理论

2、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3、气体定律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三)电磁学

1、静电场与电场强度

2、恒定电流与电路分析

3、磁场与电磁感应

4、电磁波与电磁振荡

(四)光学

1、几何光学与光的传播

2、波动光学与光的干涉、衍射

(五)近代物理

1、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2、相对论与量子物理简介

三、教学方法

1、系统复习

按照知识体系,分章节进行系统复习,确保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

2、重点突破

针对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专项复习和突破。

3、练习巩固

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实验探究

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5、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技巧,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安排

(一)时间规划

1、根据高考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每章节复习时间可根据知识点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二)作业布置

1、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练习。

2、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点评和反馈。

(三)测试与评估

1、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进步程度。

2、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和需要加强的方面,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庞大,但基础是关键。要确保学生掌握每个物理概念和定理。

2、强化训练

通过大量练习和模拟测试,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3、关注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培养思维

物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调整心态

高考临近,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回顾并巩固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

2、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熟悉高考物理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

(一)力学复习

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4、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等。

(二)热学复习

1、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机效率等。

(三)电磁学复习

1、静电场、电场强度、电势差等。

2、恒定电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磁场、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4、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四)光学复习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五)原子物理复习

1、原子模型、玻尔理论。

2、原子核、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教学方法

1、知识梳理

系统地梳理和回顾高中物理的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2、例题解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解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练习巩固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测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错题分析

对学生在练习和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纠正。

5、小组合作

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

(一)时间安排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每周安排固定的复习时间和模拟测试时间。

(二)作业布置

1、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

2、定期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点评和反馈。

(三)模拟测试

1、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进步程度。

2、分析结果,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和需要加强的方面,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

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2、强化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测试,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3、注重方法

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其学习效率。

4、关注心态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克服紧张和压力。

鼓励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学习经验。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6

物体贮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使这样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同样可以得出,物体的能量变化△E与物体的质量变化△m的关系:△E=Δmc2

单个的质子、中子的质量已经精确测定。用质谱仪或其他仪器测定某种原子核的质量,与同等数量的质子、中子的质量之和相比较,看一看两条途径得到的质量之差,就能推知原子核的结合能。

说明:

①物体的质量包括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质量亏损指的是静止质量的减少,减少的静止质量转化为和辐射能量有关的运动质量。

②质量亏损并不是这部分质量消失或转变为能量,只是静止质量的.减少。

③在核反应中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④质量只是物体具有能量多少及能量转变多少的一种量度。

阅读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指出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另一方面如果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把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这样可以释放能量供人使用。

巩固练习

已知:1个质子的质量mp=1.007277u,1个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氦核的质量为4.001509u.这里u表示原子质量单位,1u=1.660566×10-27kg.由上述数值,计算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能量。(28.3MeV)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并巩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

2、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物理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高考物理的题型和命题规律,提高应试技巧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

(一)力学复习

1、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和解题技巧。

2、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冲量、动量、动量守恒等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热学复习

1、分子动理论:了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掌握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等基本概念。

2、气体定律: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等压变化等,掌握气体定律的应用。

(三)电磁学复习

1、静电场:理解电场、电势、电势差等概念,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方法。

2、恒定电流:理解电流、电阻、电功、电功率等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应用。

3、磁场和电磁感应:理解磁场、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等概念,掌握洛伦兹力、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应用。

(四)光学复习

1、几何光学: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规律,掌握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成像规律。

2、物理光学: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掌握波动光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五)原子物理复习

1、了解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掌握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2、理解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波等基本概念,掌握光电效应方程和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系统梳理

按照知识板块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讲练结合

教师讲解重点知识,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3、模拟测试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分析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复习。

4、错题分析

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收集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四、教学安排

1、时间规划

根据高考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分阶段进行复习。

2、作业布置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练习,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检查。

3、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分享解题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

高三物理总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

2、强化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测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加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训练。

3、关注细节

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细节问题,如单位换算、数据计算等,避免因小失大。

4、调整心态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024高三物理优秀教案 篇8

经过一年的复习教学,送走了又一届高三学生,回想这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反思使我的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成文如下:

一、反思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

学生的力学学习得太差,好几次在讲例子时,学生就说听不懂,也就在班主任面前说某老师教来我听不懂,要求与上位老师一样,换掉,我当然不明白其中的理由,之后才明白,我在解题时中间有一个计算步骤我省略了,我以为学生没有问题,就一个数学运算就应没问题,可哪里明白这个班的学生天生就习惯理解,自己从不主动去思考动手解决问题,我开始反思,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原先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务必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于是,我决定,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学生学会做一些题目了,也就不觉得听不懂了

二、反思教学困惑,构成教学论文

在复习动能定理时,常常遇到连接体问题,要学生对多个质点运用动能定理,公式多,学生感到拿手,经常出错,于是我想;能不能使问题简化呢?在高中阶段,常常是连接两物体的力的功的代数和为零,我想到把多个动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连接物体的力的功,得到质点组动能定理,把它介绍给学生,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于是我把它构成论文;在讲振动和波动时,学生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容易混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出错,而近几年又经常考振动和波动相结合的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别呢?我反思后写了《正确处理振动和波动的内在关系》一文,像这种类似的反思很多,我发表十多篇反思构成的文章,透过反思文章,使学生的知识难点得到了突破。

三、反思思想方法,培养建模潜力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推荐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样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潜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潜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

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潜力。

四、反思教法,听同事授课相互交流

在复习教学中,经常感到复习课上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高三的几位教师采取了经常听课的方式,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不分场合,不举形式听随堂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听他人是怎样上这些资料的,自己是怎样上的,自己的课有什么不足,别人的课有哪些优点,下一次在上那里时我要怎样上才好,透过这样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我,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五、反思作业训练规范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透过练习到达巩固知识、提高潜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就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好处。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潜力必须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潜力,都是要透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教学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会有所进步,也只有学会反思的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喜爱,才会立于教学不败之地。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