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时间:2024-10-23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汇总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2.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能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体,描述物体的位置。

3.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探究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描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体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木块、米尺、教学场景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行人在路边行走、鸟儿在天空飞翔的视频片段。

2.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与位置。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7分钟)

1.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个木块,问学生:这个木块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引导学生回答木块是静止的。

2. 然后,教师推动木块在讲台上滑动,再问学生:现在木块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让学生理解木块的状态从静止变成了运动。

3. 教师展示更多的图片(如静止的树木、行驶的火车、飞翔的飞机等),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4. 教师总结: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运动;当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0分钟)

1. 教师拿出一辆小车,将小车放在课桌上,问学生:小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引导学生回答小车是静止的(以课桌为参照物)。

2. 然后教师将课桌慢慢移动,再问学生:现在小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让学生产生疑惑,从而引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概念。

3. 教师解释: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被选作参照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描述物体的位置(15分钟)

1. 教师在教室的前方选定一个点作为观测点,然后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放置一些物体(如书本、铅笔盒等)。

2. 教师向学生介绍: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这个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

3. 教师示范如何用方向(东、南、西、北等)和距离(多少米)来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某本书在观测点的东北方向,距离观测点3米处。

4. 学生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测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

5. 教师展示一些校园场景或地图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并描述图中某个物体(如教学楼、操场等)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并说明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

2.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以及描述物体位置的要素。

(四)课堂练习(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给出不同的情景描述,让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参照物)和描述物体位置(给出观测点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 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现象,记录下至少5个例子,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 选择家里的一个房间作为观测点,描述房间内三件物品的位置。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等,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然而,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此外,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2

一、指导思想: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我”为关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相结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上。

同时,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强化教学中的质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努力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双基要求。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人均语文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处于第四,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我这一年的观察: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

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措施

1、以学定教。

摒弃以往的以教参为主,按教参所提供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下功夫熟悉教材,备好学生,结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找准每堂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

2、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是学习语文和自主发展的主体,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式,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努力创设出一种平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愉悦,不但有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时间和机会,而且还敢于和其他同学及教师激烈地争论,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人”的尊严,使学生能够很投入地去学。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的导语、绘声绘色的演讲、多媒体手段的恰当运用、课本剧的表演指导等有效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爱学。

4、重视学法的指导,有计划地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一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法,例如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想象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一个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阅读的方法、作文的方法、识字的方法等;一个是具体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例如给文章划分段落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等。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

5、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会面、不深刻时,可引导学生分组研讨,调动学生的参入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也使得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6、课堂上要少讲多读,甚至可以以生读带师讲,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积累运用语言。

7、合理地设计家庭作业。少布置一些以抄写为主的作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等到思考性的、积累性的作业。

8、坚持不懈地抓好写字教学。充分利用每天的20分钟,从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从每一笔,每一划在田字格时的位置;从汉字的间架结构等入手,有计划地在田字格里认真指导学生书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类汉字的书写规律,提高对汉字的审美观。另外,还要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练字热情。使学生养成提笔写字就要认真的良好习惯。

9、做好大阅读及语文实践活动计划,按照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阅读的指导。对于学生在自主阅读阶段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对于字词一类的问题,可启发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寻找答案;对于那次要的或浅显的理解层面的问题,可顺势再抛给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帮助解决;对于那些重难点问题,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启发诱导。

10、认真地进行写作的教学。教育学生注意留心周围事物,教学中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些写作的素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加强写作前的指导,重视评后师生的心语,使学生能从师生对话式的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出努力的方向。

11、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多元化一体评价,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主学习内驱力。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60×2=

198÷49=50+30=

38×79=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9999×7=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引导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1个,女生26个。大部分女生学习自觉,习惯较好,成绩也好,部分男生基础差。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在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还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都是普通话的宣传员”和“我们向你致敬”。

四、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

2、阅读教学,重视词句训练,注重积累

3、习作

五、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七、教学时间安排:

八、教研专题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写字能力的策略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6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7人。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稳定,15人左右的成绩很不理想,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材重点、难点

1、用硬笔书写正楷,行款整齐,有一定的写字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课标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初步具备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通过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①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②体会用词的准确

③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④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

⑤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⑥寄情于物的写法

6、习作(写话—写下见闻、感受—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7、口语交际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将继续以学校和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课改理念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全面提高教研组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加强日常语文学科教学管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为重点,充分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二、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日常学科教学管理,确保学科教学的“轻负高质”

1、联系实际,深化语文课堂改革

语文教学是不是体现了语文的本质与规律?在新学期里,我们将对这一问题作更深入研究与探讨,具体体现以下工作中:

(1)每月进行研讨活动,对教学中涌现出的好教师,好教法及时交流推广。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开展“生态课堂”、“重视积累”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探索“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统一”的路子,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实践“务本、倡简、求实、高效”的语文教学。

(3)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研究,打造 “精品课”,让语文回归本色,真正体现出语文味,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贯彻好“减负高效”的教学工作

(1)抓好落实工作。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等方面抓好落实工作。认真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清楚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要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要抓学生的听课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

(2)重视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己的最有效的发展。对待优等生,要注意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重视对他们的培优工作,力求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吃得饱”,还要时刻关注学习方面的“后进生”,要给他们以更多的呵护和温暖,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及时给他们做好补差工作。

(3)本学期要做好阅读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培训活动。发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到阅读竞赛培训工作中来

(三)拓宽教师专业培养的渠道,打造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

1、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学习型组织”,就是大家通过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实现个人及组织的共同抱负。在学习型组织里,知识是个人和组织的连结点,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个人成长和组织绩效融为一体。人们无论地位高下,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间可以自由地质疑,每个成员都有发展、成长、提升的空间。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构建一支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并举的教研团队。

2、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使教师教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有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为此,要发动教师练好“四功”:“学习功”、“研究功”、“下水功”、“引领功”。发挥中青年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不但把优秀课堂教学、优秀教学经验在年轻教师中推广,还要及时把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优秀教学随笔、教学故事上传教研网上,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学习,使他们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3、继续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工作,积极参加校级区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认真参加以培养能教、能说、能写“三能”教师为目的的学科教师培训活动。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反思。虚心向师傅学习,与师傅经常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和心得。及时反思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善于吸收同行优秀的经验,充分珍惜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基本功的练习。

4.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争取多出成绩。号召年轻教师从开学初就积极收集、准备材料,争取多一些申报课题能够在校级、区级,甚至市级立项。

5、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8

【教材分析】

《运动与位置》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已经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本课带领学生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到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初步建立世间万物都在运动的意识。

本课是认识物体运动的第一课,主要是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动当中,二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教材呈现的四组图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这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归纳,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运动,自然物在运动,人造物也可以在运动。第二个活动区别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归纳出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给出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认识到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人们对于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状态的描述也就不一样,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最后一个活动是拓展活动,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位置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位置的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但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因此需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既保持了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同时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课中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引导,四年级学生可以习得,并应用该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知道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科学探究:

1、能描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运动。

2、能依据不同的参照物体判断某一物体是否运动。

科学态度:

1、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实例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奥秘。

【教学重点】

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

认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长直尺或木棍之类的器材。

学生材料:科学教科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运动

1、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能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吗?

2、学生回答。

3、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4页,认一认教材中的例子,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

4、同桌学生交流。

5、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图,谁来说说看,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

6、学生回答(依次交流四组图片,突出运动和位置这两个词)

7、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运动等等。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就是要看什么?

8、学生回答

9、师:是的,看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是来研究“运动与位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对物体运动的已有认知。并通过交流“为什么在运动”,调动学生的前概念——位置,从而引导进一步研究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二、了解“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方法

1、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片,你能判断图片里哪些物体运动了吗?

2、学生回答

3、师:那老师再给你一幅图,你可以判断出哪些物体在运动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5、师:刚刚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在运动的`物体,请你用这样的格式说一说:

因为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_______在运动。

谁先试一试?

6、学生回答(教师可指导,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整地说出来)

7、师:其他同学也会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每人说3个,不要雷同。

8、同桌交流。

9、随机抽取几位学生按照格式说一说。

10、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你能帮老师完成这张思维图吗?

11、师生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同时用固定格式来说一说,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会判断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三、选择不同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一)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是否在运动?

1、师:大家都学会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了吗?

2、学生回答

3、师:那考考你们,(出示图片)这是一辆在行驶的校车,车上的乘客在运动吗?

4、学生回答。(引导用固定格式回答)

(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_______在运动。)

5、师:可乘客小明却说,小红就在我前面的座位上,她没有运动啊!有同学能解释一下吗?

6、学生回答。

7、师生交流。

可事先准备两根木棍或米尺之类的器材,再请两位学生,分别手握前端和后端,模拟乘车情况,在教室内缓慢“行驶”,引导学生观察两位“乘客”之间的位置。

导用学生用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没有变化,_______是静止的。)

8、师:谁能举个相似的例子?

9、学生回答。(司机相对于小红的位置没有变化,司机是静止的。)

10、师:当我们参照不同的物体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11、学生回答。

12、师:在行驶的汽车里,当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乘客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当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结论,不一样但又都貌似合理时,矛盾产生了。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初步意识到选择的参照物体不相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二)乘电梯的人是否在运动?

1、师:在其它地方也是这样吗?我们到商场里转一转。(出示图片)怎么判断乘电梯的人是否在运动?

2、学生思考。

3、师:不少同学有了想法,接下来请你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友情提醒:

(1)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尽可能多说;

(2)能对其他人的说法作出相应地评价。

4、学生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学生互评、师生交流。

6、师:这次大家有什么发现?

7、学生回答。

8、师:确实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更换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描述,从而熟练掌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到选择的参照物体不相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三)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1、师:逛完商场,准备回家了,看看约好的网约车到哪儿了。(出示图片)相对于乘客,网约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学生回答。

3、你能描述图中这一时刻,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

4、学生回答

5、师:小汽车在乘客的东北方向,距离乘客0.2公里两分钟的车程,目前正由玄武门由北向南驶来。

6、师:因此,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四、认识到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1、师:坐上网约车,汽车广播里提出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2、师生交流。

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就不同。静止只是一个物体对于它周围的另一个参照物保持位置不变,所以也只能是相对静止。

3、师:地球转动时,房子与树动了吗?

4、学生回答。

5、小结:相对地球而言,地球表面的许多物体例如房子和大树,相对地球的位置不变,他们是相对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一直在改变,地球上的一切又是运动的。

6、师:现在同学们明白怎么用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了吗?

7、学生回答。

8、师:恭喜大家有所收获,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进一步理解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运动与位置》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时。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方向、 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1、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动当中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本课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原有概念,建立起“参照物”和“一切都子运动中”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对位置的变化有着一定的理解,但是很难理解参照物的作用和“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需反复强调并通过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进而加深体会参照物的重要作用,学会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运动与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距离,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在情境中发现描述位置包括距离和方向两个方面,同时借助描述自己和周围某个同学的位置来巩固新知。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9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理解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描述等活动,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能根据物体的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尊重事实,依据证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导航系统等就是利用物体位置和运动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确定参照物,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教学难点

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不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场景下物体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视频、图片。

2.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软尺、方向标、小球、玩具汽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 播放一段校园运动会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包含跑步、跳远、扔铅球等项目。

2.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你们是怎么知道它们在运动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与位置。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物体的位置(7分钟)

在讲台上放置一个小球,然后问学生:“谁能描述一下这个小球现在的位置呢?”引导学生思考单纯描述小球的位置比较困难。

在小球旁边放置一个铅笔盒作为参照物,再次提问:“现在谁能描述小球相对于铅笔盒的位置呢?”引导学生说出小球在铅笔盒的左边或者右边、前面或者后面等方向关系。

教师总结: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一个参照物,然后说出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如汽车在公路上相对于路标、树等参照物的位置,让学生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

2.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室的地面上,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起点,让一个学生将小球放在离起点一定距离和方向的地方。

每个小组用软尺测量小球距离起点的距离,并用方向标确定小球相对于起点的方向,然后记录下来。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描述物体位置不仅要说出方向,还要说出距离。

教师再次强调:要准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确定参照物,然后用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0分钟)

教师在讲台上推动玩具汽车,同时问学生:“汽车在运动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是以讲台、黑板等为参照物,看到汽车相对于这些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知道汽车在运动。

多媒体展示一些场景图片,如行驶中的轮船相对于岸边、飞翔中的鸟相对于大树等,让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说出所选择的参照物。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选择轮船本身作为参照物,那岸边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不同。

4. 物体运动与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

展示手机导航软件的界面,向学生介绍导航软件是如何通过确定我们的.位置(以卫星为参照物,利用方向和距离等信息)以及目的地的位置,来为我们规划路线并引导我们到达目的地的。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运动与位置的知识,如汽车的倒车雷达等。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描述物体位置时要先确定参照物,然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且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物体运动与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简要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与位置现象。

(四)课堂练习(2分钟)

1. 课件出示一些练习题,如:

小明站在操场中间,国旗杆在他的北方10米处,请描述国旗杆的位置(以小明为参照物)。

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给出具体场景,让学生选择参照物并判断)。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5分钟)

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如家里的宠物或者小区里的健身器材,观察它一天中的运动情况,记录下它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位置变化。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导航系统是如何精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原理知识,下节课进行简单分享。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10

新学期开始了,很高兴能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根据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计划,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

后进生还有个别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1、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2、重视阅读教学。

四年级的阅读较之低年级,更加系统,难度加大。这学期学生的自学水平应该能达到以下水平:

(1)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2)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3)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尽可能地让学生快乐地写作,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1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xx人。从四年级反馈的情况看,有几名成绩不错的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为数不少,另外还有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很不理想的后进生。本学期应努力在以往的基础上,依照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与层次给予帮助,使学生们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尽管与前期语文有着一定的不同,但是仍有着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的目标明确。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那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要把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了解事物弄清科学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并通过学习此单元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和《太空“清洁工”》,实施环保活动,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来源及种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第四单元:深入生活的启示。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意义以及表达效果。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学习本组课文,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单元:父母之爱。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父母的爱。他们的爱是慈祥的`笑容,诗亲切的华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从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同时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特点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本组课文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中加以运用。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12

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组织学习材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场的图片,弥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育场、班生数、报纸、大豆不同等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三、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拥有与人交流的权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估算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08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

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

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

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

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

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

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4、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估算学校人数。

班级 一(1)班 一(2)班 二(1)班 二(2)班 三(1)班 三(2)班 四(1)班 四(2)班 五(1)班 五(2)班 六(1)班 六(2)班

人数 48 47 50 49 52 53 56 55 50 52 48 50

你能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出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

小结:像怎样是根据众数、中位数来取整进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法。

2、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1题。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请你任选一个版面,估计它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交流在投影仪下进行。

组织学生评价。

3、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3题。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估计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你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谁来说说?

好,现在按同学们方法来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台上),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粒,这样数好数吗?慢不慢?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小调查:

了解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估一估浪费现象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