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时间:2024-10-24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必备十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

(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2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状况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3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

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述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之后,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齐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此刻解决:

(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

(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透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简单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十分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潜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4

教学要求: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与课文形成共鸣。

3、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荷花)

2、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说说你对荷花的印象。

2、(配乐)师范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指出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归纳作者的观察顺序: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3、小组内交流,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未见其形,先闻其香;荷花清香诱人使作者迫不及待的来到荷花池看荷花)

②看图,想象荷花诱人的清香,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作者循着荷花的清香,来到了荷花池旁,他看到了什么?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画。思考:请你用我看到了······又看到了······还看到了·····把荷花池的景色说出来。

②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③师总结: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这些都表现了荷花的(色彩美板书)

挨挨挤挤、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出荷花非常(茂盛板书)

④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⑤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有两个字用的特别好,你看出来了吗?(冒、露)

冒写出荷花的活力的样子。露本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⑥齐读冒、露两句。注意重音。

2、第三自然段

①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吗?他们都有哪些姿势?(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派代表全班交流)

②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种姿势,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③重点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指点:(板书活)一个活字,写出了多少种姿势呀!它是活的,它随时在活动,它随时在跳舞。作者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画,感叹道: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画家指的是谁呢?(大自然板书)我要说,这个作家也真了不起,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活的画。你来找找,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荷花池的活?(挨挨挤挤、冒、露、饱涨、马上要破裂······)

你来想象一下,荷花的活还能表现在哪儿?(放录像启发)

④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大自然的画儿吧!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配乐)

3、第四、五自然段

①站在这么美的画儿前,我忽然觉得······(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看荷花的感受。(板书化为荷花)

②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化成了这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身临其境,你想想一下,当微风吹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当风过了之后你又会怎样?蜻蜓会告诉你清早飞行的那些快乐?小鱼会告诉你它的什么好梦?还有那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③让我们扎上想象的翅膀,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咱们看看谁读的最好!自己练习一分钟。

④作者被荷花的美陶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会过神来,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四、体会课文,抒发情感

1、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齐读课文,把你对荷花的感情融进去(配乐)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5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窟、涸、墅”等生字,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天才、贫民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若干。

方法与过程: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了解贝利由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世界球星的历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悟一个人既要被别人爱,也要能爱别人,对别人的给予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1、 积累相应的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2、 通过读文,感悟一个人既要被别人爱,也要能爱别人,对别人的给予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健康成长。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时间:6、16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天才”:你认为哪些人能称之为“天才”,为什么?

2、小结引入新课:是啊,你们所说的艺术家,运动员,甚至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在某方面有着过人的才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天才小时候的故事。

3、出示课题,组织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二、 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轻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

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2、交流

(1)分小节读课文。

(2)正音:干涸 祈祷 完毕 准确 别墅 圣诞节(课件出示)

(3)理解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先组织学生查字典了解“涸”的意思,最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用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4)交流: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5)出示“贝利”的简介,读一读。(课件出示)

1、 小结过渡:

刚才,大家都读了球王贝利的简介,我们惊叹于他在踢足球方面的过人才能,都被他为巴西足球立下的汗马功劳所折服。

三、 研读课文

1、 贝利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之路怎么铺成的呢?让我们来读读文中的'这句话(课件出示)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1)指名读。

(2)齐读。

2、 句中的“爱心”指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从贝利和足球之间,贝利和教练之间找一找。

3、交流体会。

(1)贝利和足球之间:(热爱踢球)

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力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2)贝利和教练之间:

教练对贝利(关爱):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只足球。

贝利对教练(感恩):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4、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最后一节,谈谈理解。(课件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

没有素不相识的足球教练的关爱,贝利连足球都买不起,更别说成为足球运动员了,当然也不可能显露他的足球才华;贝利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教练,因此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最终获得了“球王”之称。

四、 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句子,联系句子意思,给带点词找近义词。

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 ) ( )

3、想想说说:为什么课文直到最后才揭示这个小男孩的名字——贝利?(调动读者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

五、 拓展作业

1、照样子组词:

“干涸”是一个由近义词构成的词语,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吗?

(艰难、恶劣、美丽……)

( ) ( ) ( )

2、制作感恩卡:

一个人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爱别人,他绝不可能幸福,更不可能成材。请同学们静心写下自己对辛辛苦苦哺育我们的父母或不厌其烦教育我们的老师,或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的深深谢意。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个季节独特的美。

2能从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季节的美。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2生用简洁的词语慨括

3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喜欢的季节。

二知道具体描述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学生具体描述

3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

4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将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

2、可以从听到闻到摸到多种方式去感受。

3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喜欢的季节”。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精读课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

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

(1)听写

(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

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五自然段)

①追问:精巧在哪?

(预设: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同学们,那么精巧到什么成都才能像诗呢?你能从哪个字或者词读出来是恰到好处?

预设:白鹭的大小也正好,颜色也是恰到好处的。从“一分”“一忽”中读出来的。

聚焦“一忽”:什么是一忽?(做动作,就这样疏忽之间、微乎其微就叫一忽)

试着读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遗憾。现在我们阅读这一段,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这就是这段话的出处。

出示: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样的白鹭,它身段的大小是适宜的

(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适宜的

(女)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全部、每一处都是适宜的。

(齐)我们一起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⑤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生看着画面背诵。)

(2)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

(分组朗读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

过渡:白鹭的外形精巧如诗,此外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像画面一样的诗呢?

(3)在清水湖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①句子当中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通过这段文字读出的那精美的画面吗?

那清水田当中一定倒映着——(预设:倒映着白鹤那美丽的影子,远处的山被白云围绕着,映在水中若隐若现,天上还有几朵白云在那飘,十分美丽。)

②相信你也能为我们读出这样的精美,读——

齐读。

③画面中的白鹭真的是在钓鱼吗?那我们换成“啄鱼”“捕鱼”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现在我们再回到白鹭的画面,看从这样的画面当中,你又能感觉到怎样的心情呢?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就这样,白鹭站成了一幅画,钓起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像它这样闲适地惬意地读一读这段话吧。读——

④现在你可以给这首诗起个名字了吧?

小结:刚才这样我们抓住“钓”这样看似平凡的字眼,边读边想,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从画面当中读出了心情,走进画里,读出诗来。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8两段,看你能读出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怎样的心情?

交流

(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上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①交流看到的画面。

②白鹭真是在望哨吗?那是在做什么呢?

③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①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画面面前没有人的心是平静,没有人的心会烦躁,所有人都会感觉清澈透明,所以白鹭就是清澄,清澄就是白鹭,我们再读——

②你想给这样的画面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4.我们相信白鹭怎么看都是画,怎么读都是诗,是一首精巧的诗,让我们配着音乐合作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同学们,一静一动皆有韵,一花一鸟总关情。所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块四:领悟表达,拓展深化

1.同学们这便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大家看这是另一篇文章当中对白鹭的介绍,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对比课文中的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白鹭,简称鹭,也称鹭鸶。体长60厘米左石星纺锤形。鹭鸟的身体特征是嘴长、颈长、脚长和爪趾长,体态纤瘦。全身羽毛白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白鹭脸部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胫与脚部也呈黑色。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若学生都喜欢第一种,可以这样来引领:如果要让你选择其中的一段,根据他去野外寻找我们没有见过的白鹭,那你如何选?)

小结:第1种写法说明具体,第2种说法饱含深情。

2.如果你喜欢第1种,可以尝试着把本文变成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若喜欢第二种,可以读读《石榴》。这是选做作业。

3.必做作业是背诵《白鹭》。

板书设计:

白鹭

色彩——水田闲钓

身段

身段——黄昏低飞

(静)(动)

一首精巧的诗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chuísīcáisì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平舌音,注意上面

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平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诗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这种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生写话

1.启发学生说说在户外看到的柳树。同桌互说。

2.小组推选代表说,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

例: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近看好像绿色不是很深,但是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迎我们似的。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待人宽容友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

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

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

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朗读进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

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

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合理想象,为文配画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后合解了,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在卡佳之后画一幅怎样的画,来表示你的歉意。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校园里的画1以诚相待

2、友好相处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11

1、剖析教材;

2、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教学程序;

4、教法及学法指导;

5、作业训练;

6、板书设计;

7、说课小结。

一、教材简析

《苦柚》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以低廉的价钱把柚子卖给一位老华侨,并如实地介绍了自己的柚子,还拒收老华侨的赠款,受到人们赞扬的事,反映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该课与《古井》、《峨眉道上》、《渡船》构成一个教学单元。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想,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了解一边读一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要知道读一篇课文应该怎样一边读,一边想,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由于本课内容多以对话形式表现,并注重人物外貌描写,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中重点词、句、段,联系全文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下篇课文《渡船》的学习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实际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同义词。这个基本功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而且是两者的结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字新词,会用“赞叹、崭新”造句。

2、体会人物外貌的描写,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经过,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学会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3、依照课文,学写对话,突出表现人物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上述四项教学目标,既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全过程,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老华侨被小姑娘真诚所打动时说的两句话的含义。那两句话是老华侨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对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心灵的'赞叹,要正确地理解和体会这两

句话的深刻含义,必须联系上下文,分析小姑娘言行并反复地品味,才能领悟到,所以把老华侨说的这两句话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阅读教学法,并辅以电化教学,通过个人读、集体读、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品析训练中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科学地安排教学结构。我们讲读一篇课文,都要把握住教学重点,讲读时才能省时高效。一般说来,课文重点句、段(中心句、段)明显的,可以用直奔中心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苦柚》的重点句是明显的,运用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合理而科学的,所以我讲读这篇课文时,一开课就直奔课文的重点部分--第5节至第25节。讲读了重点部分,然后比较粗略地讲读开头第1节至第4节和结尾的第26、27节,这种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了重点,也容易突破难点,主次分明,结构完整,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直奔重点(第5节至第25节);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2)解决思考练习1和3中(1)题,并且用“崭新”造句。

第二课时:粗略讲读开头的第1-4节和结尾的第26-27节,解决思考练习2和3中的(2)和(3)题,并用“赞叹”造句。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理清层次,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总结写作方法,布置作业。

下面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围绕老华侨与小姑娘的对话,抓住关键的语句,巧设问题激发思维,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课文的中心以及人物的品质,然后再居高临下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品析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语言的能力。

讲读时我紧紧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一)以老华侨与小姑娘的对话为主线;

(二)以读代讲贯穿始终;

(三)语言训练贯穿其中。

关于主线,我抓住这样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

1、幻灯出示:一边读一边思考,“苦柚能变甜吗?”听对话录音,在课文中划出重点词和重点句。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小姑娘诚实,善良?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设计这几个小问题:

(1)小姑娘怎样向老华侨介绍自己的柚子?

(2)小姑娘为什么劝告老华侨少买她的柚子?

(3)从上面对话部分小姑娘的语言中,你觉得小姑娘是怎样一个人?

借助这些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接着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老华侨拉着小姑娘的手连声说的那句话,体会老华侨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问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熟读精思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好办法。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词句,分析语言为中心,加强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以读代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层层深入,使语言训练步步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大纲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这个能力和习惯是如何培养的呢?当然要靠读书训练。所以大纲又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而语言分析法和朗读法是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旨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两种方法,抓住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辨析句子,改换句式等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品析中加深理解内容,提高语言能力。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朗读法教学,加强读的目的性,通过读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对人物美好心灵的感悟,这样也避免步入串讲串问,耗时低效的误区。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通过课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本课,我指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全文,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做人道理。以读为主,以问促读,贯穿全课时始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结合幻灯出示的迁移题,让学生试说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课堂训练与作业设计

语文课要借助字、词、句、段、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已是大家达成的共识。本课教学中,听的训练是--听对话录音,把握朗读的基调,听同学朗读,听清问题,听出精彩之处。说的训练是——在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时结合幻灯出示的迁移题,让学生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读的训练是——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教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设计,写的训练——抄写生字、新词。解释重点词语“赞叹、崭新、郑重其事、意味深长”,并用“崭新”造句。

六、 板书设计

板书不在多,贵在精要。精要的板书就是力求使静态的文字和符号变成学生头脑中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活动。这就是“静中有动”。我在板书设计时,抓住老华侨买柚子(也就是小姑娘卖柚子)这个重点,在教学中紧扣“买”和“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再具体看板书,可以立刻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图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七、说课小结

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两个特点:

1、握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体现教学的目标性和实践性。

2、把握住训练重点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全面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12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1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得段落。

3 解作者对时间流逝得伤感以及珍惜时间得感受,唤起学生得生活体验,体会时间得稍纵即逝。

4 感受语文得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得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得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什么?谁能告诉我?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伟大得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得一篇关于时间得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行预习,你来告诉我,读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你说得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得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得发现。

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 选择自己喜欢得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得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罢:

现在又到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得意境,诗一样得语言。

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得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得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得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得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得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

对,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

时间得宝贵就在于它得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得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得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