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8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7篇。

我们为您特别为您筛选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一定能够让您满意,本文会是您不错的收获之一相信您会感到惊喜。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充满自信的,教案根据大纲要求,需要深入阐述的知识。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1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2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一(1)班 孙肖梅

《认识图形》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他们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玩积木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让学生用学到的图形搭建物体。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图形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图形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带有图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在本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3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会认会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上这趟课之前,虽然我是做了一些准备,但是上完后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上课之前我收集了很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具体实物,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请学生上台来把这些物体分类,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这个环节中,有学生在分类过程中把一个长方体分到了圆柱体里,并且很多同学赞同他的分法。当时我就直接否定了,事后,我反思认为这个地方不应该直接否定,因为对分类来说,只要自己觉得整齐都是没有对错的,只有更好。所以这个地方我应该这样说“好,我们把分类结果先放在这里,等上完这节课,我们再分分看,还是不是这样分。”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前后呼应的效果,第一个环节与后面巩固练习的环节紧紧相扣,会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认为是巩固新知与小组合。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置了一个“摸一摸,猜一猜”,请一个学生上台,然后蒙上眼睛,我给他一个形状让他摸,他说出名称。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参与度也非常高。每个同学都很想玩,然后我再让他们小组合作玩这个游戏,每个小组都积极动手参与。这个环节让我意识到,不是学生不爱学习,而是我们老师没有让学生爱上学习,所以我要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爱上学习。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4

在《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二是画图形,让学生在钉子板和方格纸中给图形“找家”,让学生学会利用直尺、三角板等画图工具来完成。三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四是折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对图形的认识,发挥其想象。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由于课前准备的不足和学生不是经常训练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而且课堂随意性较大,不能够完全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进行课堂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精练,课堂组织教学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强,没有很好的感染学生、引导有序活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方法缺乏指导;评价学生的方法不够灵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突出体现在:

1、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知物体。

认识物体一课的学习,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因此不能把这节课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标准答案”去识别,而应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逐渐认识物体,体会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本节课从开始的“分类”活动,到“命名”活动 ,再到“神奇的袋子”游戏,都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样的活动能够较好地体现地“三维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各种物体的形状。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过去的教学往往追求精确程度等,因而教师说得多,学生模仿得多。而本节课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描述对物体的认识,这是学生积累发展空间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

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6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和观察进行学习的学科。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图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认识图形,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为日后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将详细设计一堂一年级数学课,介绍教学过程并进行反思。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老师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引导他们讨论图形的边数、角数和形状等。

第二步:图形分组游戏(15分钟)

老师提供一组由纸板制成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五边形等,要求学生合作将这些图形按照形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讨论各组的分组方式是否合理。

第三步:图形特征探究(15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由多个图形组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张图片包含哪些图形?每个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以自由观察和思考,然后向全班介绍他们发现的图形以及它们的特征。老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图形特征。

第四步:图形模仿游戏(15分钟)

老师出示一组由小石子和蓝色纸板制成的图形,如圆、三角形、梯形等,然后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图形,使用小石子和纸板模仿相应的图形。学生可以使用手指或者直接放置小石子来完成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课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例如:“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直角?”等。学生可以逐一回答,以此巩固知识。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组织和设计,学生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增强了他们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实物图形,如纸箱中的立方体等,让学生观察和感知真实的图形。此外,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以增加一些视觉和动作的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结论:

通过这堂一年级数学课,学生们对图形的认知和兴趣得到了增强,通过观察和参与活动,他们培养了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几何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7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数学是一门智力和逻辑训练的学科,其中图形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认识图形,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空间思维和几何概念。为了促进一年级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将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正确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 能辨认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3. 能根据几何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4. 能通过图形的形状和颜色进行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准备:

1. 预先准备好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大型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挂图。

2. 准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物体,如积木、杂色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常见的几何形状挂图,向学生引入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哪些形状?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引导学生观察和命名。

2. 认知图形:教师将一些有趣的实际物体(如积木)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然后,教师会把一些杂色卡片混在一起,让学生辨认出其中的几何形状。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图形。

3. 图形分类:教师将几种常见的几何形状挂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归类。例如,教师会问学生:“这些形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根据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如由几条边组成、是否有直角等。

4. 图形比较和排序: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通过图形的形状和颜色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给学生分发几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要求他们将卡片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列和比较。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了不同的几何形状,并能辨认和命名它们。还有一些学生自己发现了图形的分类规律,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第一,有些学生在命名和辨认图形时出现了混淆,需要更多的强化练习。第二,有些学生对图形分类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第三,一些学生在进行图形比较和排序时还缺乏自主性,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兴趣。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图形,并加深他们对图形的理解。通过课堂反思,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