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中国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时间:2024-10-04

中国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中国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篇1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例如热闹的春节,细雨绵绵的清明节,粽叶飘香的端午节但是在众多的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在这天的夜晚,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

早晨,我睁开惺忪的眼睛,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看了一下表才5:00多,本来还想再睡一会儿,可是我想了想,今天是中秋节,就立马精神起来。穿好衣服,叫醒妈妈,爸爸和弟弟,让他们快点起来,好准备去外婆家。妈妈笑着对我说:“小傻瓜,咱们还没有吃早饭呢。”听了妈妈的话,我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已经给外婆买好了月饼和其他杂粮。可以开始向外婆家出发了。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如期我们到了外婆家。爸爸从车上拿出了一盒月饼,我和弟弟看见了,笑容满面的问爸爸:“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月饼呀?”爸爸笑眯眯的说:“你们这两个小馋猫,月饼到晚上才能吃哦。”妈妈和外婆听了,都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我心想,月饼到晚上才能吃,真扫兴呀。而弟弟害羞极了,脸比要落山的太阳还要红,拿着月饼逃到屋里去了。

终于,我们熬到了晚上,弟弟大声喊到:“快来吃月饼赏月啦!”正在看电视的`我噌、噌、噌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向楼顶。累得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远远地看到妈妈从一个五彩缤纷的礼品袋里,拿出一盒好吃的,撕开盒子,把吃的一个一个地摆在桌子上。我欣喜若狂的跑到桌子前,发现桌子上摆了十几块儿月饼。借着皎洁的月光,我看到金黄的月饼中间印着“五仁”、“香芋”、“牛肉”、“草莓”、“凤梨”各种口味儿的字体。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了一块儿“牛肉”味儿的月饼,津津有味儿地吃了起来。我猛咬一口,细细的品尝味道,只觉得口中又咸又辣,增之一分则嫌咸,减之一分则嫌淡。这种味道简直让人难以忘怀。于是我又赶快咬下了第二口。这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弟弟都围在了桌子前,吃起了月饼,交口称赞,“这月饼的味道可真不错呀。”我吃着月饼,看着妈妈脸上的愁眉展开了,口中的月饼也更加香甜啦!“快看,月亮出来啦!”弟弟大声喊道。只见黑色的夜幕里,那稀稀落落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数不胜数。而月亮出现在他们中间。她那圆圆的脸盘上,挂着慈祥,温柔的笑容,静静地俯视大地。几朵灰色的云萦绕在她身旁,宛如仙女摆着衣袖,翩翩起舞。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灰色的纱裙,照在花瓣上,花儿更加娇艳;洒在床前,有些清凉。带上香味儿的夜色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

月光下,中秋节在欢声笑语中渐渐落下了帷幕。

中国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篇2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沉浸在热闹的节日气氛里。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中秋节的由来又是什么?于是,我和妈妈一起翻阅书籍,搜索资料,原来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中秋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

中秋节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姐姐还有爷爷一起过中秋。妈妈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美味佳肴,有红宝石似的石榴;有紫的发黑的大葡萄;有红中带黄的水晶苹果;有让人垂涎欲滴的蛋黄连蓉月饼;还有可口的饭菜。说着关于中秋节美丽的神话故事。

中国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篇3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时的“胡饼”已与现在的月饼无大异。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只是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据悉,吃月饼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还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当时正值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各类反抗活动纷纷涌现。朱元璋借此机会,便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很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中,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时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果然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大获成功。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自然更加重视吃“月饼”的习俗,每到中秋佳节,必定分发月饼,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再后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不论怎么变,只是庆祝节日的形式与活动的方法有了丰富和深化,吃月饼的习俗却一直没有变。这其中的奥妙,是否包涵了对推翻元朝统治、打败异族的喜庆与祝贺,我们不得而知,但依据传说的内容,显然是与朱元璋的“月饼起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按照老家的风俗,今晚我们要在家亲自烙团圆饼,家中每一个人都吃上一块,才算过好了中秋节,也预示着家人能年年团圆。

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动手了。奶奶先和面,当我看到奶奶给面里加油和生鸡蛋时,我有些疑惑不解,奶奶告诉我,用这样的面烙出的饼口感才会酥。面和好以后,奶奶又将买回来的黑芝麻和花生炒熟,又将一些生面粉炒熟,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捣碎拌匀,分别盛在两个小盆里,因为要做甜、咸两种口味,所以给两个小盆里分别加上糖和盐,这样团圆饼的馅就做好了。

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我们开始分工,爷爷负责擀面,奶奶负责包馅,我负责捏边和压花。奶奶先给我示范了一下怎样捏边,看着奶奶轻松的样子,我觉得很简单,于是我拿起一个包好馅的团圆饼,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捏了起来。可是团圆饼不像刚才在奶奶手中那样听话了,我不是捏的松没有花边,就是捏的紧花边都粘在一起了,站在一旁的爷爷呵呵地笑了起来。奶奶鼓励我说:”第一次能捏成这样就不错了!“有了奶奶的鼓励,我越战越勇,不一会儿就掌握了窍门,捏得像模像样了。奶奶把做好的团圆饼放入电饼铛,六分钟过去了,团圆饼熟了,奶奶刚一打开锅盖,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就要尝一尝便伸手去拿,”烫!“奶奶连忙说。”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等一会儿饼不烫了,我拿了一个咸的尝了起来。好香呀!皮酥、馅香,再加上又是我们亲手做的',这团圆饼吃起来格外好吃,比起那些有着华丽外表的礼盒月饼好吃多了!一口气我就把一个月饼”尝“完了。

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大家品尝自家人做的月饼,看着中秋晚会,别提有多开心了!此刻,窗外圆圆的月亮望着我们这幸福快乐的一家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