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心得体会 >导航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17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之四。

当我们在面对生活时有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选择将独特的感悟记录在纸上,如果当下我们能了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又可以了解他人的心得体会,思维会更加发散。心得体会有哪几个方面呢?或许"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之四"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当我们对工作有很多感悟时,也许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写进心得体会里。写心得体会可以根据作者自己思想认识和感情的变化为序,把材料串联在一起,以确保主题鲜明,编辑强烈推荐这篇“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之四 ”可以提供诸多有用的信息,此页面仅供参考请以实际为准!

我区实行了高效课堂教育,从根本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带来了教育的春天。随着上课时间的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关涉了生命的交融、心灵的对接、情感的沟通、思维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赏识、价值的共建、品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学习效率高还是低,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把上述精神贯彻落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亲自体验实践,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狠抓备课这一环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校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巩固练习。同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接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和谐高效的教案。

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实践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提倡民主和谐,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互助、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加和谐。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真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注重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化,教育效果的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口号贯彻落实。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老师讲的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内容,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愧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打造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


感言包括的种类有获奖感言、生日感言、军训感言、毕业感言、培训感言、入职感言等,感言是一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用到的语言,如何在感言中全面的表达我们的想法呢?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1)

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精妙导入,先声夺人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二、紧扣文本,整体把握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对教材的把握烂熟于心,不仅要明白所上课文的内容、题材、作者……还要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教材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我虽然执教了多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才可能上出学生喜欢、效果理想的语文课。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通常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分析学生形成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道理,体会情感,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四、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2)

一、语文教学要紧贴学生实际

语文教学是灵活的,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实际、学习实际和教材的实际来教学。我现在所教的是小学三年级,因此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读、说、背诵,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等方面的基础上,切实考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评价的鼓励性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获取赞扬。学生更是如此。表扬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挖掘学生的进步之处和闪光点。比如武凤霞在评价学生时用“我很喜欢、我很欣赏、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这个词比我想的那个好等这样的语句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在点滴的进步中得到自信,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超越自己,

还有一种普遍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不敢举手呢?是真的不会还是……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不敢举手的原因是担心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放弃?还是……我是这么想的,对于这类问题老师应该充分了解他,将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回答的正确,应及时加以鼓励;如果回答错了,教师应该分析原因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给予肯定,不要直接否定或者一味的去批评,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那样“更”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不敢回答问题了。教师应改变一下方式,激励,肯定,那怕沾点儿边都好,如:再详细一点就更准确了,虽然你的回答不是很准确,但是你很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理解……鼓励,肯定的话语,使他们在错误中进步。

三、对话教学的策略

对话呈现的是一种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这句话。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需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

1、营造亲和力的对话氛围

学生能够喜欢你,说明老师懂得与学生对话的艺术。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快乐、放松;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被尊重;含蓄的批评保护的学生的自尊心......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教师要真诚的把学生看做心灵上的朋友,学生则会把你当做灵魂的亲人,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地对话中学到知识。

2、创造人格平等的对话精神

教师要主动的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无法摆脱对方的吸引力。在这种场境中,即使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为复杂、较为深奥,学生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是十分容易和十分愉快的。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懂得,有效课堂的提高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今后要给自己充电,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使自身的知识不断积累;在教学时认真解读文本,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的过程中使自己提高;要求学生每周北两首古诗或是精彩语句,使学生像骆驼一样不断汲取知识。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3)

由于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是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习惯

1、抓好纪律

好的课堂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学生课前一定要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学具,然后静息。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老师可编一些朗朗上口顺口溜来辅助孩子的常规训练。如:小眼睛,看老师;小小手,要放好;小耳朵,要听话……教学中途学生累了,师可叫学生静息一小会;或者做一些游戏调节一下。如果学生做完游戏或作业书写完成,要教育学生规范收好学具,同时叮嘱学生收东西动作尽量轻,不要发出声音。

2、学会认真倾听。

不光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回答,都要注意认真倾听。听了过后还要认真思考他说对没有,和我的回答有哪些不同?这样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二、以教师的魅力吸引学生

1、教师上课要有激情。

记得窦XX曾说过:没有激情的教师就好像一根干瘪的麻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学习(特别是对数学的学习)似乎总是缺乏那种兴奋、挑战、乐趣和感情,有的还有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的教学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是起一定作用的。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精神饱满地站在讲台上,运用激情教学(根据课的类别及其内容而定),让其表现出的热情、激情和感情给学生带来变化。

2、教师的示范必须到位、准确。

言传身教,教师正确、规范的示范特别重要。低段孩子的向师性、模仿力极强,老师强调学生某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好出示正确的写法,而不要把错误的也写在黑板上而忘记擦掉,学生特别是注意力没集中的孩子反而误认为那是正确的。

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时还要注意发音的要领必须指导准确,要不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发音就很难改正得过来。

3、教师的教学流程要清晰,注意要掌握好教学时间。

教师上课前备课要充分,课堂上每一环节该做什么,该完成什么,每完成一个环节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一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流程才清楚,而不会杂乱无章。

4、教会学生正确的坐姿,书写、朗读的姿势及技巧。

我们也知道,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能否把字写好,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由于存在着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导致了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如:头严重向左斜侧,眼睛斜视,脊柱向左严重倾斜;身体向前倾侧严重,几乎是趴着写;身体向右倾侧,右臂全部枕在桌上,本子斜放,脊柱向右倾斜等。所以老师要反复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在班级里我们老师先用《握笔歌》:老大老二紧握笔,老三笔下稳稳靠,笔儿紧靠老虎口,写起字来稳又好。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让学生了解,再在学生真正书写的时候进行巡回指导,但还是常有学生坐写的姿势不好,为此请家长多留心孩子在家里书写的姿态,做到常提醒、多监督,这样或许更好。

5、教师的语言尽量儿童化,表扬多样化。

如果老师使用的语言成人化,这肯定不太适应低年级的教学。这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导致厌学。所以我们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贴近学生生活,和孩子交朋友,让他们有兴趣或喜欢上你的课九、对学生的表扬应多样化。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回答了老师的提问,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评价,除了口头简单的表扬,如: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你是好样的!你读得真好,当一当小老师!等。方式还可多样化一些,如:可以是小纸条评价,可以采取加分形式,可以给个小笑脸,也可以在黑板的一角标出红五星,或者通过班级评比方式表扬等等 。

6、课堂上老师要关心每一位孩子。

低年级的课堂提问一般都比较简单,孩子回答也很踊跃。老师无意识间就只关注到自己身边或某些特别爱表现的孩子,而忽略了坐在其它角落的孩子。我们应尽量做到在每一节的课堂上关注不同的孩子(这节课没有叫到的这个孩子,下节课就让他表现),让孩子们在每一位老师的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4)

2015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高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高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高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决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八种关系: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地方,并非教师表演的平台。现代教师要变“我讲你会”为“我导你演”,由台前表演变幕后策划、执导。课堂教学要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方式,改变那种以教师的探究代替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活动的弊端,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把本属于学生的读、写、思、研还给学生,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高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第三,教师是课堂智慧生成的启蒙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3.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心中有目标,教学不“跑偏”。没有正确的目标,教学准备及教学的开展将是无效的。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和全过程都应当一以贯之的为之服务,而不能“跑偏”。但课堂教学过程不是对预设教学目标的机械执行,而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实际变化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及活动进行及时、准确、合理的调整。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要适时调整、灵活应对。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汇总


心得体会就是应用原文做引导,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怎样才能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欢迎大家来看我写的一篇关于“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的文章,想获得更多关于该主题的资讯请您继续往下看!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1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训经验;

一、抓住关键点转变思想是关键。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首先,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观念的改革。

很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有些学校人为地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讲几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学几分钟,这就把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高效课堂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悟学,致使不少老师刚开始时也感叹这课怎么有点像“哑巴课”?但随着课堂的逐步推进,他们才领悟到高效课堂,教师真正由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学生真正动口动手动脑,是觅食而不是等候“喂食”;感叹道经过高效课堂以后的学生,自学感悟能力一定会超越一般学生,更是其他学校学生望尘莫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而人的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解放就不好。反思我们的课堂,老师讲了很多课,生怕学生听不懂,考试不及格。

一些学校领导看到老师讲话少了,就认为老师不负责任。他们希望老师们能多说话。这些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思想问题。归根结底,他们是学生值得信赖的问题。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二、找准着力点扎实备课是前提。高效课堂是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凸显的是自主、开放、思维、科学、人文、高效的现代课堂特征。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扎实的备课,做好高效课堂向导,保障教学向导质量,教学向导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扎实的备课包括教师和学生。一是教师备生案。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爱好、气质、基本情况等有清楚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学生计划。

二是师生备教学案教师提前下发教学向导,让学生先学先做。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问题、解决方法和典型错误。这样,师生双方才有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的基础与源泉。

3、 小组学习和课堂讨论是其载体。小组学习是发现问题、沟通困惑、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学习和展示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特长生的完成时间、学习内容和质量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特长生得饱腹感;对后进生予以优先关注,做到后进生自学巡查、小组发言、练习批阅“三优先”和自学教师训辅、学长检查辅导、练习关注、检测补偿“四到位”,以达到其吃得好;培养班长、副班长,树立共同富裕的理念,履行管理、帮助、指导的职责,与学生一起进步。

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人,上课时,学生边讨论,边修改,边在题目下写点评、反思。对于简单问题和错误率较低的问题,应迅速解决;对重点题型或学生错得多的题目,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里各组都有小黑板,讨论问题时,任何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汇报稿,直奔小黑板,展示自己的做法,并讲给大家听。

一个学生讲完后,如果其他学生有不同的方式,他们可以继续讲下去。每到这时,课堂上总是此起彼伏,学生抢着上台,直到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问题彻底弄懂为止。反观传统课堂,总是教师一统天下,讲得多,练得少,讲在练之前,练在无聊处。

高效课堂是尽量少讲,让学生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讲在疑难处,练在易错处。

4、 突破困难,把课还给学生。即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讲课时间要求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了;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学习、质疑和**;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突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突出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这一重点,构建了乡村学校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角,以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学乐思;构建了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攻方向,全面培养思维、交流、表达、组织等综合能力;构建了一个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要目的,适应中考和高考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一个智能化、动态化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以培训为主线,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构建了适应规范办学的高效课堂,在课内解决问题,向40分钟要质量。

突破了“不再拉牛上树”、满堂灌的难点,可谓解决了多少年来乡村学校争论不休的课堂教学多讲好还是少讲好的原则性问题。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高效性

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 李丽萍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高效课堂的实质应重点专注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回顾创建高效课堂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我简单谈一下自己对“高效课堂”一年来的体会和感悟: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有效高效发展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教师并没限制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发言,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四、教师精心备课,使学生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 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六、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七、走近学生,改变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的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了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回想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3

一、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第一次备课可以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备课要立足两角度,紧扣两条线。

①两角度备课。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首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工程问题、工效问题、还有相背而行,因为它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遇问题完全一样。最后在变式联系中设计一道追击问题,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规范作业书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一、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清清楚楚一条线体现数学味”。二、要“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三、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四、要“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五、要“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尽量少的师生付出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在四十分钟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积累尽可能多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思维、语言综合运用的技能尽可能得到有效的发展。通过今天下午观看六道河学区这节数学观摩课,我感触颇多,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成功建立了自主合作的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改革的基本形式,小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组内成员应本着尊重、互助、促进、发展的原则把每个小组建设成小组成员的精神家园。通过听课我发现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热情和激情,能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点燃那思维的火把,展示展现自我。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同学,提高自己。可见教师在小组的建设和发展中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教师充分地利用好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学习和展示,充分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势必会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积极的课堂展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在这节课上,教师做到了让学生放开手脚,人人参与,积极展示,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善于倾听,营造阳光、和谐、高效的课堂。实现用空间换时间,用面代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交流展示中,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心理稳定了,表达流利了,思维敏捷了;在交流展示中,学生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了由模仿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有针对性很强的课堂检测内容

课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首先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本课的设计就主一直围绕着本课的教学重点。课堂检测的形式多样性,学生学习扎实。

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长期的灌入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了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让我们不禁眼前一亮,有了六道河学区的引路,我相信经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在这种新的、科学的模式的引领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会开辟一条崭新的教学之路。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5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何谓“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如何落实“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大组(每组6或7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c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或4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如何由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教学中,通过从旧知识的分析、动手画图、实物模型的摆放,让学生自己先画,划不出来的,寻求帮助,找谁都可以。再让学生上黑板画,练习个后,让画得快又准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马超的方法:先看主视图画好、再看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上,左视图补全立体图形。随即毛瑞敏补充。学生的方法简单易懂,按照他俩的思路学生学得快又准。学生掌握由三视图画立体图形的方法,无需我的讲解,满堂灌。

(3)善于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相似》、《视图》等章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图像信息大题复习》、《动点问题》等,一人进行讲解,另三人进行讨论,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套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我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6

在这里,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重点淡淡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一点,教师为什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我非常认同史绍典主任上次说的一个观点,“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而不象是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晕头转向,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万是历史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或者单纯的线,它应该是网络式的,主体式的十分丰富。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第二点:教师为什么必须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

1、语言。

2、板书。

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点:说说教师为何要有真挚的情感?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的人。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及时复习巩固,那么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认真批发学生的作业、试卷,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才能示范,这才叫平等。一般来说,教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种本能喜欢之情,关心他们比较多,沟通较容易,这种关系很容易建立起来。我这里想说的是:教师如何与那些后进生的学生搞好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而当他违反纪律时,你一定要严厉地批评他,但绝不能批评之后,与他反目为仇,流露出讨厌他的情绪,而是要继续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三、如何落实“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大组(每组6或7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c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或4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如何由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教学中,通过从旧知识的分析、动手画图、实物模型的摆放,让学生自己先画,划不出来的,寻求帮助,找谁都可以。再让学生上黑板画,练习个后,让画得快又准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马超的方法:先看主视图画好、再看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上,左视图补全立体图形。随即毛瑞敏补充。学生的方法简单易懂,按照他俩的思路学生学得快又准。学生掌握由三视图画立体图形的方法,无需我的讲解,满堂灌。

(3)善于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相似》、《视图》等章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

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

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

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图像信息大题复习、动点问题等,一人进行讲解,另三人进行讨论,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套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四、如何评价“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我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7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但对于“高效”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了提高成绩,我们加班加点辅导学生。仔细想,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课下补,剥夺了学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时间,其实收效不大。课堂低效,老师累,学生作业量大,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果能达到高效课堂,能使师生都能从低效耗时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刚开始进行教学实践时,课堂上我无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转换,尽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在课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现,自己都觉得很可笑,更别提什么高效了。想过退缩,但有点心不甘,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在一个月的不断磨合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每节课后不断的反思中,我都在问自己:我上的这一节课有效吗?应如何改进?怎样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同时我也对“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活跃的气氛,更需要的是安静的思考,需要学生心灵上的理解与感悟。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体会: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想,教学也不例外。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决定”着一节课质量的高低。课上精彩一刻钟,课下就要几天功。老师在课前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一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进行什么样的情感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选用哪些好的训练题目,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下有效地学习,用多长时间解决各个教学环节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流程细节的精彩设计,都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与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我们的教案备得有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们一直在备怎样讲,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在40分钟完成。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久而久之,举手的永远是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非常被动。我们总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生不会学习。我想,这与老师的教案有关。我们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课前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效预设”、“有效准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预设问题准备练习要有差异。老师事先把备课组集体研讨完成的导读单发到学生手中,做到课堂前置,作业前移,回收批阅,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形式多样地展示学习成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个人的精心教研和备课,再加上集体备课的智慧,课堂才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看学生收获了多少。这样教师就要敢于少讲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尽量把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要必要、恰当、有效

多媒体手段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 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另外教师还必须熟悉其特性,熟练掌握,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五、注重课堂效果

数学本身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利,教学方法不得当,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高效课堂的“先学”,要求学生一定得先看书自学。我对此有点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如果知识较简单,如五年级的《粉刷墙壁》《百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查找有关的信息。在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能产生了一些疑问时,让学生自行看书,然后小组讨论;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除法》等则一般先激发兴趣,再引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时学生往往不需要拿书。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上组内通过先合作讨论的方法,达成统一的意见,然后再安排各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参与评定、打分。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有的意见统一,有的则有争议,有争议的内容则由教者稍加点拨,课堂上师生、组内、组外生生沟通和合作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在有效进行教学后,更多地把关注留给了课堂上的学习小组,留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地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现学习过程的机会。无论课前还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原则上,怎么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课堂,更主动的学习知识,便采用哪种方式。我们离高效可能还较远,但至少应该做到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等待到期待。从等待听老师讲,趋向于期待讲给老师听。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从接受老师的知识到自觉获取知识,合作解决问题。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课后反思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的反思是否真实有效,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课后,应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优良品格。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有感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夯实自己的平时课堂,利用每一次平时课的机会磨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数学气质的老师,从而让自己今后的数学课堂更加吸引我的学生们,使师生共同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教学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师。

教你写体会: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900字


相信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学习以及工作状态都会有所不同,心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最好是静下心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事件得出的反思。心得体会是否需要叙写印象深刻的一些片段?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教你写体会: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90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很久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力不从心,渴望参加一个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学科培训,藉此丰厚自己的语文教学底蕴。20xx年3月28号学校组织观看了常青实验小学和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实录。怀揣着几许期待,几多梦想,我们观看课程视频、交流心得体会,匆忙有序,受益匪浅。现将观后感想总结如下:

一、我学到许多了语文知识,了解了许多语文教学的策略,收益颇丰。

对自己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改进必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互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性认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觉得,写听课记录和研修日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听课记录,写了一些学习反思和心得体会,以便有甄别、有选择地汲取专家讲课的精华,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因此,在观课活动中我和教师们交流看法和意见,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暴露了许多认识的偏差,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

三、知行统一,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只有将所学所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所以,在往后变得学习中,我始终要坚持把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考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实际和语文教学规律。同时,也运用教学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效性,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次观课活动给我带来的是思想的启迪。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的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人格魅力,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当我们从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中获得启迪时,这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常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丰富。你知道想要写好一篇心得体会有什么关键之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4月9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3节示范课,聆听了3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松老师讲小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中,他告诉我们讲数学,教学细节是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诠释,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教学细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学细节”的精彩设计和运用,是老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关注“教学细节”是老师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智慧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刘松老师告诉我们,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执掌,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4月10日,听了“北京人大附小”特级教师,钱守旺名师讲的观摩课,使我难以忘怀。他上的是等量代换,首先是课件出示:(1)左边两只小兔,右边六只乌龟,刚好平衡。问学生一只小兔相当于几只乌龟?学生很快答出:三只乌龟。(2)如果你得了30个“福娃”5个“福娃”换一只小兔,3只小兔换一个小博士标志,可以换几个小博士标志?学生通过模拟表演,演示,算出可以换2个小 博士。30÷5÷3通过听这节课,使我懂得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4月9日下午听王延安老师上一节《圆柱、圆锥》的复习课,首先课件出示圆柱木头,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师通过课件横切、竖切圆柱木头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节课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尝试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听了3个学术报告后,我们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离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学管理方面的差距,向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诲人

不倦是我的选择,淡泊名利是我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管理之中。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转眼间已参加工作十三个年头了,这十三年里一直从事高中段数学教学工作,以前从事的是高中数学教学,现在从事高中段技校班的数学教学。虽说只是点难度不像普高那样的大,钻研的那么深,但是对于老师的要求却又更高了。老师除了要掌握好数学专业的知识点,更重要的侧重点则在于课堂气氛的调解和约学生融洽相处,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应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及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如何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一直是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严格课堂纪律

对课堂纪律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有利于学生智力、情商发展的课堂环境。纪律是为教学服务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只有保证了课堂纪律,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因此,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采取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成了一句空话。

二、关爱尊重学生

常言道:树怕伤皮,人怕伤心。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最忌恨老师让他当众出丑。因此,学生犯了错,老师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应该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指出其缺点,使之改正。如果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就有可能把学生推向教师的对立面。这是与教学规范相悖的,也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根本”。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接近学生,去体贴和关心学生子,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课下我多找时间和他们聊天,一起做手工,了解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真正感悟到老师是爱他们、关心他们的。

三、重视学困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他们往往由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个别学困生十分调皮,令老师头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学优生身上,更要关心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方面虽落后于其他同学,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他们一般都很关心集体,喜欢助人为乐,而且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肯定和表扬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适时的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有优点的,这样,学困生也会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要灵活运用管理技巧,还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有宽容心,面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论面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公平、公正,不偏心。作为师者,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老师一个舒心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很爱我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不但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我孩子之一,我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我的心血。我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也真实地对我。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年轻很快乐!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喜欢,老师的课堂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11月24—30日我有幸参加天等县中英西南基础项目20xx年参与式教学和教育公平培训,我懂得了教育公平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方的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子女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之一,解决我县农村子女教育问题,是天等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的任务而促进教育公平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教师的平等对待,没有偏见与偏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供“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做到教学公平,保证农村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希望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农村孩子树立对自身的信心,克服这一群体因为农村人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提高弱势群体子女的适应能力。针对农村农民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特殊情况,教师对农村孩子的学习给予特别的支持和帮助,对这些孩子教师要多关心,多提问,多辅导,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成绩。教师要经常与这些孩子沟通,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关心。教师要努力使所有的农村子女都受到同样的教育,享受和城市孩子同样的欢乐。

尽最大的可能,通过教育内容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有价值的发展,达到教育效果的公平。“最有价值的发展”主要是学生人格发展和文化内涵的提高。人格发展即个人道德品质的发展、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作为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主体资格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文化内涵的提高是通过教育使人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优良的文明教养习惯、劳动创业能力,对他人、对社会、对公共事业有正确的态度。正是通过人格发展与文化修养的提高,农村人方可成为有能力享受公民权益和承担公民义务的社会主体。只有学生走出校门时都获得自身优势的有效发展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原本不同社会地位的儿童在起点上的差别得以消除。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近两年来,我区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有幸多次参观并学习,让我获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面我谈谈我在学习和自己在进行学本式课堂教学中的感受。

首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完成的事情教给学生完成。我觉得学生只要多听,多看,多做,多说,多练,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要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就会体会学习的快乐,我觉得还是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多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我所听到的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课堂提问上,问题不能缺少思维价值,否则小组学习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形成“表面热闹”,小组讨论中必须注重实效,多关注学生学习是有效性,包括优秀的、中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要有收获;在课堂上,提出的难度与坡度的问题,学生要有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让学生感兴趣;抓住数学的根,有针对性的做题练题。要注意课堂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不断教学生总结过程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类思想。这样,就逐渐实现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

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学习过程中学生做过的题还是容易出错,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总觉得效果不够明显,小组在表述自己小组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真的是要说出自己每一步怎么走的时候,他就寸步难行了,并且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总有少数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或者是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课堂纪律有点凌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学生再练同类题,不断反复,先口头讲一遍,再写一遍,对纪律涣散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间浪费过多,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却难以完成,这也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看来我还需要进一步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早日解决这些困惑,提高教学效率。

人是有潜能的,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潜能就会超常释放出来。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把学生的机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就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热情,日积月累,每天学生都发自内心的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学生喜欢数学,一定会把数学学好。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4月19日,我与同事赴xx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深感荣幸。活动中既有名师精湛的课堂展示,又有专家精彩的讲座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几位一流的数学大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孩子亲切和蔼的评价、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第一节课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蔡xx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蔡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表现活跃,新知识接受快,掌握牢固。

第二节课是由全国优秀教师田xx老师执教的《面积的认识》,田老师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走近生活的能力。

第三节课是有xx省著名特级教师许xx老师带来的《小数的认识》,许老师那句涵义深刻的导语“每一次上课,都是老师和学生美丽的相遇”,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构成了有效课堂。整堂课设计新颖,教法灵活,把小数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让学生学得意犹未尽,一节课在学生脑海里,新知识形成水到渠成,终生不忘。

授课完毕,就是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洗耳恭听,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首先是从蔡xx老师的课堂与讲座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数学味”这个词,要注重课堂的数学性,学生的思考性,以及教师授课的过程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时间,也要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更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有句话“错是好的反衬”更让我印象深刻。

其次是田xx老师精炼的讲座,田老师联系自己真实的教学事例,让我体会了教师的伟大。一个伟大的教师应该是无私的,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学习有困难、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我们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社会冷漠。在一个学校和班级中,学困生的表现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这些学生尽管是少数,也颇使教师感到刺手、头痛,但学困生问题处理不好或教育不当的话,将会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学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全面发展”。

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六年级的班主任及数学科任教师,班级里的学困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听了田老师的讲座后,突然让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希望的,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尽心做好学困生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最后,许xx老师的讲座:让教师做高度自觉的反思实践者,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课标的认识,促进我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反思能力的提高。

听了专家的讲座,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需要去改进与提升:

1、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课堂语言组织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明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2、要对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次听课活动中,教师都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既贴近生活又有创意,一是调节好课堂气氛,二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既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并对学生的汇报及时评价,尊重学生的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鼓励,多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课堂活动参与面大,争取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反省,也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反思,逐步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这是我转的一篇关于《20xx(上)参加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集体备课学习心得》,看后很受益,希望来我空间的同行们一起分享一下。未经作者同意,我就从教育论坛上转过来,希望作者不会介意。

听了李主任和黄老师的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感想也很多。下面就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谈一谈。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想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呢?我想这就涉及到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点想法:

1、在教学中要重视操作实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

作为老师,在每节教学设计中都要考虑到我们所教的,与学生所需的、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之间是否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使这些关系更密切,怎样使我们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怎样的设计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等等。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听得多,活动参与得少等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缺乏精讲多练的意识和举措,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升度,研究精讲多练的方法。

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些措施

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获得新知,多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发挥了最大的潜能。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时时刻刻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在做练习时,教师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尤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或是上课走神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当堂所讲的知识,能不能独立完成练习,如果发现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当堂知识当堂学会,比日后发现问题再补课效果更佳,而且节省时间。这样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做练习的时间,对个别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 三个层次练习

在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但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怎样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校正在研究“三个层次练习”,即:“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其中“基础练习”是与例题的形式完全一样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做这部分练习时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决稍有难度的题打下了基础。 “巩固练习”是与例题有所不同,稍有难度的练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中等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这个层次的练习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巩固练习”。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不同程度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拓展练习”则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有困难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优秀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个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专家的课。听了这节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彩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更让我感动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待学习的问题。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一下午,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教师怎样驾驭课堂》,这本书是分专题介绍的,每专题都有相关案例指导。从各个方面诠释了该教师该如何驾驭课堂。不同的课堂应如何处理,怎样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有计划的学习要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有计划学习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首先确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保障。目标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先制定短期目标,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然后再制定长期目标,让自己的学习一步步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恰当地安排多项任务,使学习有序的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优势继续发扬,劣势进行克服,长期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习惯就会养成。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有条不紊、有序有章。学习也是一样,有了计划,我们就会按计划进行学习,就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不会盲目,学习效率就不会低下,学习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于漪老师曾提出“语文教材应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这实在是一个精彩的比喻。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地汲取水分和养料,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语文教材。好的语文教材蕴含知识、思想、情感、审美等丰富的养料,学生学好语文教材,自然可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语文教材没有丰富的养料,而是一片贫瘠,学生也难以获得知识和精神的滋养。所以要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首先要让语文教材成为沃土,然后要让学生植根于语文教材,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要切实做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认识,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能走形式,不能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的火暴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一切的发展都应顺其自然。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真正引领学生探索思考的、牵着学生思绪走的还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要集中体现本节课内容的主体和生成背景,通过引导启发、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其次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恰当地提升教学的高度,才能促进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也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从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其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把探究的权利教师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了尝试,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发现,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他们才能明白教师提出问题的意思,有了反复阅读,理解,形成印象,学生更容易解决问题,即便是遇到难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学生很快抓住文中重点。这样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点拨,学生也在课上发挥了自主性。交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但是要依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课件内容,形成新的、能够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使自主学习更好的实施。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信息的双向交流,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学中的沟通和合作,互动与交往是教学的互动性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角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教学并不是教师将已经掌握了的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广泛参与、形式多样、及时反馈。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可以促使自主学习得以更好进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和谐、互尊互爱有利于营造一个能激励学生探索的良好气氛,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敢想、敢说、敢问,也有利于创新教育成为可能和事实。

作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十分重要。只有教师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环节,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新颖有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精彩会随时出现,学生会乐在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互评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能够从紧张的课堂走出来,投身于自主、平等、和睦的学习气氛中去。我认为,应该重视发挥小组互评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小组互评是分组式教学的一种评价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教育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点:

一、小组互评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为在舒适而又宽松的环境中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投身于课堂。相反紧张的课堂气氛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老师其实比学生更紧张,往往是害怕出错,可偏偏就出错。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不利于师生身体的健康。所以让学生在质疑解疑时,不要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让学生小组来评价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提供一个和谐自然的平台。

二、小组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只有少数个别的学生参与表达结果。而在分组式教学中,小组发言者不在是一个或两个,而是小组中的任何一个人。在组员的帮助下,把本小组的观点看法传递出去,小组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就不存在无话可说的结果。相互评价其优点和不足时,更多的让学生在竞争的意识下,毫不保留的将本组的看法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小组互评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人最终说了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在分组式教学的小组互评中,小组间、师生间原本是一个小集体,代表小组评价,每组都适当的给予机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率。同时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小组的成员,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足以称之为师生平等。老师聆听学生小组观点的同时,积极的引导,让课堂不在那么死板,而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健康乐园。

四、小组互评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说话。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适应学会的能力。而在分组式教学的小组互评中更有效的融入了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活动,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学生小组在相互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优点的同时,更有效的听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激发一种弥补自己不足、保持自己长处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培养了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鉴赏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我有幸参加了我市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自己受益匪浅

通过聆听有关老师的讲课,使我深深感悟到: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取成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成功。其次,要有志气,对自己充满信心,立下远大的抱负,为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要在自己面前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如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就不可能有成功。再其次,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

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接触很早。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一定会很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争取更多的进步。现结合自己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我们善于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常言说:“名师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二、精神要有了于奉献的精神。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三、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个人功底深浅不一,教学风格各异,面对的学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教,课堂效果也不会一样。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只一味简单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即便画得再像,也仅仅是形似而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习名师,关键在于走到名师课堂的背后,深入思考,于细微精到处体察揣摩其中的奥

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优势,活学活用而不是全部拿来,学会扬弃,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走出一条新课改之路。这就算学到了名师课堂的“真经”,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通过这几次的集中学习,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和精彩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地进步,一点一点地学习,多做笔记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课堂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1500字精选


对待同一事物,大家的看法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而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写一份心得体会。多读一读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写起来也会更加容易。我们应该怎么样着手准备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1500字精选”,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

一、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让学生敢画,勇于表现自我个性。

对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1、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意识表现在纸上;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喜欢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中。评价时,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形成绘画障碍。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三、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1、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它作为画画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为观察对象。而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储存了大量的形象,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

2、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

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我常常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他们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视的形象资料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绘画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2】

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脉络

20xx年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个人情况的搜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即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或布置的思考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案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情绪的管理”为例,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了解到本节的基础知识,如积极乐观的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消极悲观的情绪又对我们有哪些不利影响,然后针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不良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怎样化消极悲观的情绪为积极乐观的情绪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等。

(二)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照本宣科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授课,所讲的内容没有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导致整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学法都是理想的选择。

以“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具体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学生要懂法、守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等。

(三)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探究有助于激荡思想的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栏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教师应根据《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问题或要求,明确探究方向,避免偏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亦可在此基础上,细化或延伸问题,让探究话题更深入、更贴近学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以“憧憬美好集体”为例,学生在探究为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建议时,有个班的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甚至还跟班干部对着干,经常给班级带来麻烦。这样笔者就让他来当纪律委员,目的是让他来换位思考,体验一下身为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的艰辛,体会纪律委员的职责。当时请班主任老师配合让他来管理班级,一周之后,笔者再来让他说说当纪律委员的体会时,他终于理解了当纪律委员的不容易。经过反省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检讨自己的行为,表态以后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监管。这样从教材走向学生真实生活,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解决。

(四)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彭拜、满腔热血,而学生则在台下死气沉沉,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仅仅重视自己讲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专注和接受程度。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明白学生哪个知识点已经学会,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需要加强巩固,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以“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集体生活”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然后通过“篮球比赛”、评选“学习小组”以及“流动红旗”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生活,从而使学生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团结精神等等。

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完善和摸索,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3】

教师: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成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与教学重点无关的知识,教师功能极其弱化,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教师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1)“境要设得新”。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即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2)“启要启得巧”。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既要“启而有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又要“开而弗达”,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要导得法”。所谓“法”,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用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4)“控要控得稳”。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因为课堂45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既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从学生主体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思考、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之中。即要求学生以最优化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地思考、尝试、探索与评价,挖掘创造潜能,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4】

毋庸置疑,我校121课堂教学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是受师生欢迎的。因为它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教师从繁琐的讲解中解放出来。它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老师教学的自信心。。

12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的时间不多,虽然教师教给了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并在书上作旁批等,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差异自学效果千差万别:好学生不用老师讲就能学会,甚至体会得比老师好,差学生呢,自学后仍是大脑一片空白,必须经过老师点拨、讲解才能明白。121课堂要求教师少讲、甚至不讲。对差生来说,很可能就是一个漏洞:一知半解、得过且过。这样差生就会越来越差。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再来看看中等生,由于一部分中等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对一些是是而非的问题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对老师精讲的知识没有及时消化掉,这也会造成成绩的滑坡。

教小学语文的老师都有这个深刻的体会:讲得细、抠得死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是绝对有效的。虽然长期来看,对学生发展未必是好事。这是小学语文考试模式和121课堂教学的宗旨不符造成的。因此,在121课堂教学模式中,处理好学生学和教师讲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讲什么?怎样讲?不是一句少讲、精讲,学生会的不讲能涵盖的。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在运用121课堂教学模式是总有一些蹩脚的感觉。总有一种再优美的文章上完后也仅是完成了一篇阅读训练的感觉。教学设计和环节犹如教师拿着一把手术刀把一片文质兼美的文章切割成许多小块,即使后面努力拼凑,但再也复原不了原来的模样。

这种感觉困扰了我许久,让我在教学中很不开心,一方面,我收获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喜悦,另一方面,我更担心我们缺乏了对一篇文章语言文字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整体地把握,缺乏了对文章谋篇布局的细细体会,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提高吗?会不会扼杀了学生对母语的学习热情?就想缺乏细嚼慢咽的人消化不良,会影响生长发育一样?怎样讲?讲什么?这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于是,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文本内容,精心备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预设问题,设计不同讲授内容,努力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

为了保证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捕捉到教师精讲的信息,每一个学生就必须预习到位。以往学生的预习仅仅是读读书、勾勾词、写写生字。预习的深度显然不够。我认为应该这样预习:首先,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主要内容;其次,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等;最后质疑,深入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质疑要求学生必须能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自己通过预习解决了的,也可以是预习了仍没有理解的。有的学生不重视这个作业,读一读,抄一抄很容易做到,但却不想思考问题。我在教学中发现,检查学生预习时,问及有什么问题,学生都说没有。可是,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请他回答时,他却哑口无言了。怎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会提问题呢?我的做法是预习时规定学生必须提一个问题。如果通过预习弄明白了,就把答案写出来。如果是通过老师讲解弄明白了,课后也要把答案写出来。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5】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给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必须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构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设计十分新颖,钟老师让学生用纸、吸管、用毛线折角,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快从生活中找到角。在学生掌握角的组成,会决定角的基础上,钟老师又让学生用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让学生创造角,进一步升华了角的概念。在巩固练习设计上,钟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创造角,看谁创造得多。这一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这样,把教材资料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愤状态时,

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最后探索出各种的摆法。

这样,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潜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十分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带给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向学生带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杨老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字母表示的多样化,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潜力与思维潜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应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应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潜力。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6】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已引起了老师们对以往教学的深刻反思。但是,面对全体学生:基础不同,认识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启而不发等的情况,又觉得课堂教学真的难以调控,无所适从。如何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呢?下面我谈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几点体会:

一、与学生互换位置

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优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下层生来说,参与率极低,时间长了,也就对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中上层学生虽然也有参与学习,但缺乏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我在一些章节的教学中与学生换个位置――让学生讲,我听,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磁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课前我告诉学生:学习这节课我想跟你们换个角色,由你们来教我,看谁教我的知识多,学生都觉得很有兴趣。我并没有向学生提出什么特别的要求和准备些什么,但却发现当天学生预习教材特别主动和认真,他们有的把教材内容看完一遍又一遍,有的看完课本又看练习册,有的还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自找器材做小实验,平时很懒的学生把课文看了一遍,找一两块磁体来玩。在上课时我发现这节课学生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早早就把课本等学习工具准备好了。我先让学生告诉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磁”?我还没说完,几十只手就举起来了,我先点了那些平时学习差的学习,他们都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用到“磁”的实例,我一面感谢他们的“教”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一面以学生的身份提出我的“疑问”:生活中那么多方面用到“磁”,“磁”有什么特征、作用?学生很快就帮我解决了,并用自带的磁体做了生动的演示。更精神的是有位学生居然对课本的“同名磁体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提出了质疑,提出:在两块磁体强弱悬殊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是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并即时作出了演示,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后来举起了手越来越少了,但我发现越到后来的同学发言,同学们就越认真听讲,就好像发现自己缺了什么,要从别人那里找回来一样。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脸上也充满了成功感。我感觉到不但绝大部分的学生参与了学习,自觉学到了应该学的知识,积极动手动脑,敢思敢想敢质疑,学生更能体现到学习的成功愉悦。

二、做错了也有收获

学生在做课外作业时,抄袭同学作业答案或其它参考书答案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师对此现象也禁而不止。但我觉得学习抄袭作业很大程度上是给我们老师迫出来的,例如:有些学生不会做或做错了就要挨批评、留堂、甚至惩罚,你说学生能不抄作业吗?但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的学生都有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潜在能力等的差异,为什么还要布置统一的作业?既然我们是想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已学知识,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就要学让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我与学生作了一个作业协定:一、以后做作业可以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一部分做;二、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三、确实不会做,可以空出来,也可以请同学、老师指导,但要在题目中注明,四、不会做和做错了,老师一定不会批评你们,而只会帮助你们;五、要明白:只要是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分析而完成的作业,不管是对是错,你们都有收获,如果是错了,改正后会更加深刻。作业协定宣布后学生反应热烈,纷纷表示支持。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不会只挑一些简单的题目做应付一下就算呢?很快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开始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题空了出来,可能也是试试我会不会真的按要求帮助他们,经过几次后,学生已经能把作业独立做完了。不过,这样的作业比原来难改多了,什么错的都有,老师累了很多,但学生抄作业的坏习惯改了,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学会将错就错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你在课前准备如何充分发,有时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讲错了什么,漏什么,并及时有学生发现而毫不客气地指了出来,而且是理直气壮地那种气势。这时有些老师可能会手忙脚乱、十分尴尬。我有一次听课,也碰到了这种讲错的情况,但上课老师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从容解决了问题,还博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课上,老师正在认真的与学生分析一道电学计算题,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你做错了,这一喊,把大家都吓了一跳――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听课,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呢?同学们正在纳闷和担心,听课的老师也担心上课老师不知如何处理,要知道这样的事如果处理不当,可真要“身败名裂”。这位老师开始也一愣,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对学业生微笑着说:“同学们,刚才XX同学说我做错了,这说明他不但认真听课,还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这种学习态度值得大家学习。现在大家认真的重新分析题目,也可以几个同学讨论,看看刚才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如果是,错在哪里,你们能不能更正。”一下子紧张的气氛就缓解了,老师心中也有了底,两分钟后,“你认为刚才是有地方做错的请举手”老师刚说完就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老师首先让刚才发现问题的同学发表了意见,再让其他同学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充满了信心,还提出了不同的几种解法。这是老师应用了将错就错的方法,及时调整了教学模式,由老师分析、讲授,变成了学生小组讨论和探究。由于老师对“突发事件”处理得当,一方面及时化解了尴尬场面,不会让学生感觉到这是老师的水平问题,反而感到老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好的修养,另一方面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把“一不小心的错误“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新动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效果。

四、缩小教学空间,增加表演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40分钟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课堂上提出问题的绝大部分都是上层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几乎没人提出问题,这不是说下层生没问题,而是他们不敢提问题和不会提问题。但是,这些下层生在课后或私下几个同学一起的时候就什么都敢说敢问,于是我就经常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小组学习,每个小组上、中、下层次的学生都有,并指定了一位学生为组长,每次小组学习都是组长指定一个同学为记录员,小组中尽可能多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就为中下层学生创造了一个敢说、敢问的小圈子,同时也为中上层的学生创造了一个“教师”角色,帮助下层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师式的学生”对于下层生来说是平等的、和谐的和没有压力的。这样,一方面中下层生有了更多的提问和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另一方面中上层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表演和锻炼机会。

五、多与学生聊聊生活

有些老师在课外与学生聊天时总是离不开学习、成绩,满以为时时“提醒”学生学习,指导学习方法,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样不但使相当一部分中下层学生觉得尴尬而不敢接近老师,也使大部分的中上层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与老师沟通的兴趣,从而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才诚然与智力因素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与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关。情绪、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和知识、智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者互相制约,相互促进,互相补偿。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对认知过程起着推动、维持和调节作用,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老师在课外与学生聊天时,应多点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生活疑难,成为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在情感、意志和性格方面影响学生向良性方面发展。正如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向我表白的心里话:我虽然成绩差,但并不等于我不会,我很喜欢学物理,老师教我的,都记在心里,而且实际操作中我也相信比很多优生好,只是不会考试。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不要局限于所教的科目,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社会自然等等,样样都可以与学生聊,丰富学生的课外见闻,在适当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的名人、伟人资料,以名人、伟人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攻克难关的顽强意志和独立创新思考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从非智力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7】

今天是跟班老师上课,我旁观。一切按照吕老师的精心设计进行着,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老师的紧张情绪也渐渐消失了。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老师,为什么作者看了几张中国历代伟人画像就如此激动,而我们天天看着教学楼上的伟人画像倒没有一点感觉呢?”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到底姜是老的辣,吕老师一脚把这个问题踢回去了。

“这还不见简单吗?现在谁还稀罕那些什么伟人,要是楼上挂周杰伦、潘玮柏,你看我们激动不激动。”

“习惯了呗,看多了谁稀罕?”

“反对,刚挂上去时我就不希罕。”

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吕老师沉着冷静,笑眼眯眯,不置可否,任事态朝前发展。

“诸位,如果让你也当五十年的亡国奴,五十年不准你讲一句中国话,五十年不准正眼看一下中国人,你再来这楼上看看,管保你激动得眼泪流成河啦!”

哗啦哗啦的掌声,个个佩服地五体投地啦!

“老师,我投诉!”真是!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

“那天我们上英语课,老师说英语比汉语好听,我们不同意。老师就生气了,还说我们是卖国贼。我们也生气了,就说老师才是卖国贼。今天,你们说,到底谁是卖国贼?”

悲惨!吕老师终于笑不出来了,呆呆地望着这群小家伙。

“老师,你别发楞呀,说话呀!”

“你们上课就上课,干吗要谈政治呢?”可爱的吕老师似乎黔驴技穷了,这下我看他怎么收场?

“好,老师,你不愿意回答李婉的问题,就回答我的吧。”有人救驾,不知是福是祸哦。

“您说,台*被日本人统治了50年才回归祖国,可是不到五年,他们就又一次离开了祖国的怀抱,而且这一离就快60年了,好像都不打算回家了,这是为什么呀?”吕老师又愣住了!

“老师,听说台*打算20xx年进攻祖国大陆,这又是为什么?难道台*人都不爱国吗?”

哎呀呀,我的吕老师,终于败下阵来。只见他抬头问我:“王老师,还有几分钟下课?”

全班哄堂大笑!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我站起来,接替了吕老师的宝座。

“记得一句话吗?要彻底消灭一个民族——”我转移了话题。

“——就先消灭它的语言。”学生异口同声说到。

“那么,我还想让你们记住一句话:热爱自己的民族,就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

“老师,应该还有一句话:热爱自己的国家,就学好自己国家的语言。”有多嘴多舌者说出了这句话。

“哈哈,老师,你好狡猾,其实你也说不清楚哪些问题。不过,有几句话是应该摘录在积累本上的。”有人幸灾乐祸地说着怪话,我假装没有听见,只看见不少人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奋笔疾书,低头瞧瞧,原来写的是同一句话:

热爱自己的民族,就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热爱自己的国家,就学好自己国家的语言。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8】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x市高中物理学科基地教师培训:以聚焦课堂教学为题的专家报告会议,有少许心得与感触,如下。

首先是黄国雄老师的报告,黄国雄老师是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的研制核心组成员,国家高中物理教材副主编,市高中物理学科基地主持人,他的报告《打造学科高地,引领学科发展》,主要从学科基地的建设初衷,建设期望,建设历程,建设目标与具体实施情况来做的。看到各种硬件:工作室,功能室,实验室,校园科技景观在各层领导的亲自关心下,实现的非常完美,我们全体物理教师心里非常激动。黄国雄老师还介绍了他的资源共享观:“五个层次,一种境界””三化一式”更让那些教学资源相对缺少的地区物理教师心怀敬仰。

王沛清教授的报告《落实课改要求,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重点说明学校发展,教育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说明课堂的对象是人这一真理,要求课堂教学遵循人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说明教学中,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整个报告,从新时代新教育的观点在审视教育。

黄恕伯教授的,说明课堂教学应该大道至简,正本清源。从最基本的课堂目标,良性的课堂生态来说明课堂整体设计。

最后是何秦研究员《中学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教师自己的要求,有所要求。对于教学方法的三贴近,三精,三性深入进行了探讨。

总而言之,各位专家在更高的高度,指导了中学物理教学。如同指路的路标,海上的灯塔,深夜远行的北极,永远能让我们心中敬仰向往,以身力行专家们的指导。在物理教学的路上,一步一朝拜!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9】

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才懂得“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这本书为我们学习新课程.掌握新课程.感悟新课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钱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锻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

是啊!“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善问的赞扬。其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精辟的指出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提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为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犹如响钟重重叩击我的心灵,“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下面结合培训会上的两节数学课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例如,观摩了张XX老师执教《平均数》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不断的追问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开始张老师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情景引入,引出数据3.7.2,学生凭直觉发现4可以表示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成绩,有孩子就说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追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成绩吗?”生答:“不能。”“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也不能。”老师又问:“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生答:“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通过不断的追问,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像这样的追问贯穿整节课,而且问得巧妙,引导得当,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出示三个纸袋,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一“纸袋里面装着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吗?这样在学生的疑问点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

“善者问,如攻坚木”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设问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问得巧,问得妙,才能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理应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总结反思,形成独特的提问艺术,在师生之间一个一个的互问中探究,揭开一个个数学知识的面纱。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0】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搞好生物课堂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呢?在这里谈一谈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的方法。

1、质疑问难式。课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把疑难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并质疑问难,弄懂后再记笔记上。

2、重点式。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注重教师的非语言因素,语调,姿势,从中判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记下。

3、茅塞顿开处。有些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但经老师一点便豁然开朗,这就是千方寻找的答案。要及时记下从不知到知思路转化过程,寻求解疑求知的规律所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4、随意记录异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持有意见之处随时记录,或者新的发现也要及时记下,特别是有疑而发的“灵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课后讨论,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5、某些问题的矫正思路或答案的记录。有些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极易混淆,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错的练习,交待矫正的全过程,拨正思路,学生要及时把矫正的过程记下来,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总之,做好课堂笔记,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的指导工作。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总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教学过程不创设良好的氛围,不动之以情,不晓之以理,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就会堵死教育者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门,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农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二是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1】

4月19日,我与同事赴xx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深感荣幸。活动中既有名师精湛的课堂展示,又有专家精彩的讲座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几位一流的数学大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孩子亲切和蔼的评价、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第一节课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蔡xx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蔡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表现活跃,新知识接受快,掌握牢固。

第二节课是由全国优秀教师田xx老师执教的《面积的认识》,田老师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走近生活的能力。

第三节课是有xx省著名特级教师许xx老师带来的《小数的认识》,许老师那句涵义深刻的导语“每一次上课,都是老师和学生美丽的相遇”,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构成了有效课堂。整堂课设计新颖,教法灵活,把小数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让学生学得意犹未尽,一节课在学生脑海里,新知识形成水到渠成,终生不忘。

授课完毕,就是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洗耳恭听,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首先是从蔡xx老师的课堂与讲座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数学味”这个词,要注重课堂的数学性,学生的思考性,以及教师授课的过程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时间,也要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更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有句话“错是好的反衬”更让我印象深刻。

其次是田xx老师精炼的讲座,田老师联系自己真实的教学事例,让我体会了教师的伟大。一个伟大的教师应该是无私的,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学习有困难、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我们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社会冷漠。在一个学校和班级中,学困生的表现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这些学生尽管是少数,也颇使教师感到刺手、头痛,但学困生问题处理不好或教育不当的话,将会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学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全面发展”。

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六年级的班主任及数学科任教师,班级里的学困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听了田老师的讲座后,突然让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希望的,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尽心做好学困生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最后,许xx老师的讲座:让教师做高度自觉的反思实践者,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课标的认识,促进我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反思能力的提高。

听了专家的讲座,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需要去改进与提升:

1、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课堂语言组织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明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2、要对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次听课活动中,教师都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既贴近生活又有创意,一是调节好课堂气氛,二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既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并对学生的汇报及时评价,尊重学生的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鼓励,多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课堂活动参与面大,争取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反省,也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反思,逐步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0篇


小编在这里为您搜罗并整理了“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如果您需要帮助请参考本文内容希望对您有所裨益。当我们阅读一本书之后,很容易顿悟,写出来的心得体会也会不一样。撰写心得体会还可以锻炼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应对校园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潜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资料缺乏整体思考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潜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用心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好处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能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能够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此刻以下三个: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带给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构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务必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构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三)有好处学习理论

有好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好处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齐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潜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好处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就应是有好处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必须程度上也能到达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就应从教学资料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务必根据教学资料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用心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能够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能够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能够让学生群众练习,还能够有独立练习,当然也能够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务必“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用心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透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潜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余节课,一名小学生有90.48%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我们必须掌握下述三条主要的课堂教学规律: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三、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为此,我们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必须要遵循这条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上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工作。由于在最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了这条规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为扎实、具体了。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3)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用心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潜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响应校园打造高效课堂号召所做的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忙,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这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学生学习小组

1、科学分组。这学期开学,我把学生按好中差相结合,3人一小组,前后两排6人一大组,每一小组中间一人,成绩优秀的担任组长,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简单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确定的同一大组内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共同解决,课堂灵活安排大小组的活动。

2、加强小组管理。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群众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必须的权力和职责,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潜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有效帮忙。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带给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忙。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2、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用心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四、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

但是,我们要明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只有透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带给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的习惯。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心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善于倾听的习惯。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多姿多彩的图形》章节,必须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选取适宜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状况,可选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如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两两组合式、接力循环式、自由发言式、分工合作式。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用心性,构成群众的智慧。

2、测试竞赛。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声像直观、省时间大容量的特点,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对几何立体图形的理解教学,我们选取3DS三维动画制作,演示中把任何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形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心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地去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善,争取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工作中,做得更加出色。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4)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资源生成,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课堂上,教师期待听到学生“准确无误”的回答;作业中,教师又期望看到学生“完美无瑕”的答案。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错误,课堂更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得到正确的纠正,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一、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成因

(一)学生对概念、方法的认识不清晰。概念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做题的重要依据。而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朝着“死记概念,死套公式”的趋势发展。他们并没有理解概念、公式的真正内涵。如五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例题中发现:不同和的个数=总数—框的次数+ 1,学生利用这个公式能解决一系列类似的问题,但题目稍做变化,学生硬套公式就出现了问题。

(二)学生的知识建构不完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建构不完整,往往会导致学习中出现错误。如二年级下册的《角的初步认识》中,部分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错误。如在《认识厘米和米》中,一根黄瓜25(),很多学生会填“米”,这正是学生缺乏经验所导致的。

二、教师对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筛选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的确,学生的有些错误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不是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过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筛选。

如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出比较46和32之后,我询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比较方法。

生1:因为46在32的后面,所以我觉得46>32;

师:你想的办法真好,会用昨天学得“百数表”来比较数的大小!

生2:46是四十几,32是三十几,当然是四十几大啦;

师:的确如此,你的想法真了不起!

生3:我是直接看十位上的数字,46十位上是4,32十位上是3,所以46>32;

生4:应该是看个位上的数字吧,6>2,所以46>32;

这个学生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呢?于是,我说:“这两位小朋友的方法到底谁的有道理呢?让我们再来试试:请比较54和38的大小”。这回他们开始议论纷纷:如果看十位,是54>48,如果看个位,则是48>54,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要求小朋友自己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来完成,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直观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几分钟后,他们都有了感悟。我再请那位学生回答时,他给出了让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应该看十位上的数字,因为54里面有5个十,38里面只有3个十,肯定是5个十大。但仍有个别学生还没转变看法。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在课堂上将这个知识点再做重复,而是在课后对着几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对这些资源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捕捉并进行筛选,使它们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三、教师对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如果教师立即给予“错误”这一简单评价,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或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长此以往,学生会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那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数学课,首要任务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我主要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中感知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法。其实,很多学生已经会算这类不进位的加法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因此,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遇到了难题,如“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二组习题:50+34和5+34,这组题将整十数和一位数放到前面,这给他们的计算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我请一名所谓的“差生”起来回答,她毫不犹豫地说:“50+34=84,5+34=84”。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笑声。这位学生立即涨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你错了”,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微笑着说:“咦?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加数不完全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和却是相同的呢?”这个学生思考了一会,说:“我算错了!”

师:那么你觉得哪儿不对劲呢?

生:5+34,这个5应该加4,和是39。

师:为什么5要加4而不是加3呢?

生:5在个位上,4也在个位上。

师:哦,原来这个5表示5个一,和4个一合起来是9个一,再和3个十合起来是39。你分析得真有道理!你们觉得呢?

这时,其他小朋友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其实,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给其他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

(二)精心预设错误,提高学生思辨力

有句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一些要用到的,对减少错误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该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增强教学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一次听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而难点则是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材的例题安排了143+126,学生在列竖式计算这题时不太会出错,因为两个加数都是三位数。那么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情况就没这么理想了,教师充分预设到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在突出“数位对齐”后,马上安排了一道判断题:

2 6 3

+ 3 2

5 8 3

部分学生觉得这题是正确的,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错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于是教师请了一位觉得它错误的学生起来说说原因。这位学生说:236中的2表示2个百,32中得3表示3个十,3不能和2对齐。听完他得回答,其他同学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有了这道题的铺垫,学生在完成练习中类似的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预设的这道判断题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探讨,弄清“数位对齐”的真正内涵,让原先出错的学生找到了错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判断,让“错点”变成了“亮点”。

(三)及时反思错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及时的反思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促进我们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在教学一年级《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一课时,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比较到位,练习题也完成得比较理想。说明他们对直观的数字间的大小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得不错。但回家作业本上的一道习题却做得非常糟糕:同样的两个篮子,一篮鸡蛋有40个,估计一下一篮苹果可能有多少个?给出的答案有5个、25个、45个。大部分学生选择了45个,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

《新课标》指出:数学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后我进行了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对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二天,我带了一碗鸡蛋和一碗苹果进教室。学生马上感知了苹果的个数比鸡蛋少,但少得不多。追问一个为什么?他们抢着回答说:因为苹果的个头大!是呀,何不让我们的数学课充满生活的味道呢?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也将是一个重大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用更适合学生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新知。

总之,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时都会遭遇“错误”的伏击。教师应用资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精心预设错误,筛选错误,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纠错”、“思错”、“改错”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5)

小学数学学习,从内容上说起来简单,那是对有知识的成年人来说的。因为要让小孩子对数学认识从无到有,那是需要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何让孩子深刻理解知识这的确不简单,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来自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听懂、够形象、很生动,还有教师的热情。

如果只是简单照本宣科,孩子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数学教学的目标:教会孩子自学的能力。科学的课堂是教师精心的设计与完美组织教学的成果。精彩来自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或夸夸其谈。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点认识。

一、“动画”的精彩是动手

在研究教学前,先要研究教育的对象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情况。这阶段的小学生直观形象认识较强,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弱。正是从这种特点出发,我才定位课堂为“动画”课堂。这里的动画,不是单纯的动画效果,而是包括观看直观图像、音影与动手。唯有图像、音影与应用教具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带直观的感受,而把直观认识变成能力与自身技巧,就必须由学生去操作实践的尝试,在操作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至5的组成时,我先用课件中的图像与音影动画向学生展示4个向日葵放到两个篓子里。按顺序放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序思维。再把向日葵变成圆片,最后用小棒代替圆片。接着插入一个操作摆小棒的活动,由两位小朋友合作,1人摆放小棒,另1人用笔写出每次的组成,然后角色互换,使每位小朋友都有操作的机会与数的机会。这个活动往往是两人共同思考摆放与共同思考书写,这样也能促进学生思考上的良性竞争。把4的组成作为典型教学,5、3和2的组成就刃而解了。这个教学过程是先通过动画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直观形象的感受到4的组成的几种方法,通过摆小棒活动来提高认识。进一步通过5、3和2的组成来应用这种认识。

二、互动是激发兴趣的高级“动画”

教学中的照本宣科,在学生听来是最乏味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差的。有些知识单纯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也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应用师生或生生互动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几的时候,我为了让学生区分序数与基数概念,在通过课件形象的认识了第几后,我设计了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教师发口令,学生完成动作。如:请第3组的第4个学生起立,请第2组的前2个学生举起右手,请第1组第3个学生鼓掌等等。做错的学生听会的学生说原因。等熟练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由组织进行。这样的教学,如同把课堂,演绎成动画片的形式,而学生就是其中的主角。这也是寓教于乐的生本课堂。

三、丰富的资源来自于课件展示的“动画”

在教学中有时需要从多角度观察一个事物,也有用多种事物来表示同一个概念,目的是对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我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运用动态图片展示了很多种事物,让学生数数,从花?树木到鸟兽虫鱼,有动态物体也有静态物体等等,而且光标移到哪儿那儿就会变大一些,这样突显出来,学生容易看和数。这样的数数,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多少,而不是只局限在3个人、4只鸟上。也让学生遇到什么都可以练习数数。还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需要丰富的资源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位,而多媒体资源就是最丰富的,是传统方式望尘莫及的。

四、形象的比喻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建立算理模型,让孩子很具体形象地感受连减性质的原理。如:教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运算定律中“减法性质”时,单纯从形式上讲解连减结构上的变化,学生是很难掌握这种简算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523—147—253=523—(147+253),为什么能这样转化?让学生先偿试思考,而算理分析就是理解减法性质的方法。而举例说:如同吃一碗饭,同学们一口吃几十粒,能够很方便地半小时就能吃完;如果一口吃1粒,那是要很久才能吃完,也就是很麻烦。而523—147—253,按顺序算计算量大,就如同一粒一粒地吃饭。如果先把147+253得到400,就是把饭粒合在一起成为一口大小,这样更方便快捷。最后用523减去这个和。在这道算式里,一碗饭就是被减数523,减数147和253就是饭粒,运用连减的性质就是正常的一口口吃饭。但生活中也有合在一起吃不方便的食物,你知道吗?如:饺子,因为相对嘴巴来讲比较大,我们一个一个吃才更方便。就像算式523—213—168,如果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由523去减并不方便,我们就应该按顺序去减。吃食物要针对各种食物特点考虑吃的方法,做连减计算时也要观察两个减数的情况考虑要不要应用连减的性质,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教学的预设中举一些孩子生活中的熟悉例子,使孩子能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甚至触手可及地体验到,往往使孩子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教学是不能仅凭着一本书一成不变地例题,千遍一律地教,那只是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思考出更多符合实际的方法,合理应用,才能让自己有教学的激情,学生也会更加喜欢这样的课堂。而低年级数学更要注意这方面,必须要用丰富多彩的方式与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否则从低年级就会产生厌学与麻木的态度,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这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太久,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机会,只有提高教学效率。“动画”课堂也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与最高效的课堂。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6)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但对于“高效”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了提高成绩,我们加班加点辅导学生。仔细想,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课下补,剥夺了学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时间,其实收效不大。课堂低效,老师累,学生作业量大,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果能达到高效课堂,能使师生都能从低效耗时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刚开始进行教学实践时,课堂上我无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转换,尽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在课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现,自己都觉得很可笑,更别提什么高效了。想过退缩,但有点心不甘,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在一个月的不断磨合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每节课后不断的反思中,我都在问自己:我上的这一节课有效吗?应如何改进?怎样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同时我也对“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活跃的气氛,更需要的是安静的思考,需要学生心灵上的理解与感悟。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体会: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想,教学也不例外。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决定”着一节课质量的高低。课上精彩一刻钟,课下就要几天功。老师在课前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一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进行什么样的情感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选用哪些好的训练题目,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下有效地学习,用多长时间解决各个教学环节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流程细节的精彩设计,都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与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我们的教案备得有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们一直在备怎样讲,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在40分钟完成。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久而久之,举手的永远是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非常被动。我们总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生不会学习。我想,这与老师的教案有关。我们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课前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效预设”、“有效准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预设问题准备练习要有差异。老师事先把备课组集体研讨完成的导读单发到学生手中,做到课堂前置,作业前移,回收批阅,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形式多样地展示学习成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个人的精心教研和备课,再加上集体备课的智慧,课堂才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看学生收获了多少。这样教师就要敢于少讲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尽量把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要必要、恰当、有效

多媒体手段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 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另外教师还必须熟悉其特性,熟练掌握,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五、注重课堂效果

数学本身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利,教学方法不得当,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高效课堂的“先学”,要求学生一定得先看书自学。我对此有点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如果知识较简单,如五年级的《粉刷墙壁》《百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查找有关的信息。在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能产生了一些疑问时,让学生自行看书,然后小组讨论;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除法》等则一般先激发兴趣,再引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时学生往往不需要拿书。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上组内通过先合作讨论的方法,达成统一的意见,然后再安排各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参与评定、打分。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有的意见统一,有的则有争议,有争议的内容则由教者稍加点拨,课堂上师生、组内、组外生生沟通和合作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在有效进行教学后,更多地把关注留给了课堂上的学习小组,留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地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现学习过程的机会。无论课前还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原则上,怎么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课堂,更主动的学习知识,便采用哪种方式。我们离高效可能还较远,但至少应该做到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等待到期待。从等待听老师讲,趋向于期待讲给老师听。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从接受老师的知识到自觉获取知识,合作解决问题。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课后反思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的反思是否真实有效,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课后,应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优良品格。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有感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夯实自己的平时课堂,利用每一次平时课的机会磨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数学气质的老师,从而让自己今后的数学课堂更加吸引我的学生们,使师生共同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教学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师。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7)

高效讲堂是在教师的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讲堂,是在宽松、民主、调和比赛的空气中学生用心活跃,40分钟内常识得到充分内化,潜力得到充分进步的讲堂。那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讲堂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响应学校打造高效讲堂召唤所做的作业,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调和学习空气

我深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干“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怀,心思上的重视,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咱们之间的间隔。常常与学生沟通教与学的定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来尽力创设民主、宽松、调和、比赛的教育空气,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认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念的彼此碰撞和沟通。这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讲堂的条件。

二、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区分学生学习小组

1、科学分组。这学期开学,我把学生按好中差相结合,3人一小组,前后两排6人一大组,每一小组中间一人,成果优秀的担任组长,遵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准则,简单问题小组内评论处理,小组不能断定的同一大组内处理,的确处理不了的再请教教师一起处理,讲堂灵敏安排大小组的活动。

2、加强小组管理。为了发挥小组协作学习的功用,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协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清晰协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阐明,并对学生进行大众协作精神的教育。一起给予小组长有必要的权力和职责,安排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展开学习活动,教师随时辅导小组长的作业,培育小组长的管理潜力,保证小组协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三、学生小组协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有用帮助。在协作学习进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带给及时有用的辅导和帮助。在学生评论进程中,教师要深化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协作的效果、评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点评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2、及时性激励与点评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用心性,培育小组的联合协作认识,发挥小组的.集体效果,小组点评采纳加分制,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时机,享用成功的高兴!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一起促进;小组间彼此比赛,一起进步。

四、进行学法辅导,培育学生良好学习气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育习气”。良好的学习习气将对学生毕生获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气、会学、自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讲堂的最有力的保证。

但是,咱们要明白,学生良好习气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行分。因此,在小组协作学习时,应注重培育学生以下习气。

1、独立考虑的习气。在安排协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考虑的时刻与空间。学生只有透过对问题的独立考虑,才干自动为新知的构建带给心思与物质的准备,才干培育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地的学生。

2、表达沟通的习气。教育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时机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斗胆陈述自己的观念与见地,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半数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预算的,各抒己见!最终,将小组定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半数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教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心投入新课,在自学、评论、操练的基础上,有用的了解和掌握本节常识,最终自行处理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沟通观点体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乘方的爱好,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

3、善于倾听的习气。教育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疏忽。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一起可在听的进程中,明晰别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体会别人讲话的中心思想,进而进步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气,是达成小组协作学习意图不行缺少的重要一环。

4、着手实践的习气。课程标准指出:“着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育中要把做的进程让给学生,归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勇于着手、善于着手的习气。如《多姿多彩的图形》章节,有必要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协作效用,在做中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在发现中考虑,在考虑中总结规则,从而把对常识的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

1、评论自学。对于合适学生自学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就安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通知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协作的不同情况,可选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如中心讲话式、指定讲话式、两两组合式、接力循环式、自由讲话式、分工协作式。在学生自学沟通的进程中,教师要巡视辅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发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发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舞。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用心性,构成大众的智慧。

2、测试比赛。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彼此检测。各小组成员按常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誊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交换试题,并在规定时刻内完结,然后交对方修改。教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常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比赛,评出名次,最终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讲堂活动成果。

六、运用多媒体辅佐教育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爱好

多媒体在数学教育中的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声像直观、省时刻大容量的特点,一激起学生学习爱好。例如,对几何立体图形的了解教育,咱们选取3DS三维动画制作,演示中把任何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方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情况下展示给学生。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爱好,一起也大大加快学生的了解速度。这样可以进步学生的用心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地去学习数学,从而进步了初中数学讲堂教育效率。

在往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掌握,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学潜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讲堂作业中,做得更加超卓。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8)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何谓“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如何落实“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大组(每组6或7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c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或4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如何由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教学中,通过从旧知识的分析、动手画图、实物模型的摆放,让学生自己先画,划不出来的,寻求帮助,找谁都可以。再让学生上黑板画,练习个后,让画得快又准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马超的方法:先看主视图画好、再看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上,左视图补全立体图形。随即毛瑞敏补充。学生的方法简单易懂,按照他俩的思路学生学得快又准。学生掌握由三视图画立体图形的方法,无需我的讲解,满堂灌。

(3)善于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相似》、《视图》等章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图像信息大题复习》、《动点问题》等,一人进行讲解,另三人进行讨论,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套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我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9)

在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来,我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深切地体会到,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又使我体会小组学习是髙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要想有高效课堂小组显得很重要。所以我在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1+345”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以下的体会和反思: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是:预习导航、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练习反馈五个重要环节。那么我在备课中就抓住这五步去备课。

(1)认真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备课前,我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把我校的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方法预习、研习、练习,和四种教学行为倾听、自主、合作、展示贯穿始终。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

可以说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采用以下六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在对小组长的培训上,我就亲自召开小组长会议,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方法指导。每班每组都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让组长登记小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交作业、评价的情况。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到大;对小组长的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第四一定让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的组长,这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内部动力和源泉。第六:定期召开的小组长培训会,给出小组长一定的时间交流小组管理的经验或心得体会,每班评出优秀小组长(一般为一周中的优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

三.在实施高效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学生也一度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

(现象一)这一段时间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总是一节课40分钟只能完成五环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一课时导学案需要2—3课时才能完成,就是这样周检测反馈回来的成绩还是很不理想。全班五十多份作业,正确率仅百分之七、八十,单因为计算顺序不正确和书写格式不正确导致错误的就各占了百分之二十,其它因学习习惯不好导致错误占约百分之十……

(现象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自己的见解,另外学生为了重点展示某一知识点,只讨论这一个知识点,而对其它知识点探究较少,如何兼顾所有的知识点呢?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做到“优困兼顾”、“生生互动”?

(现象三)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很多学生还不会利用导学案,没有预习促使第二天的课堂上现预习,从而耽误了时间。还有的学生不会预习,走马观花看预习,不能动脑想问题、做一做。还有的学生就是学习上的懒堕,学习的态度问题等等。我反复思考发现,出现这些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这种新型模式学习下,我的评价跟不上、学生的不适应等等,最关键的还是导学案编制的实用性和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另外在五环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学生眼高手低,从而导致了诸多问题。

四、结合班级数学学习的实际,准确定位,借助“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摸索前进,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到: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进一步指导学生预习,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构建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3、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层度的学生在教学中平等对待。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引发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将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大家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主动多到学生中间去,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用鼓励的眼神去看待学生,多用启发的语言去开导学生,对学生每一点进步(哪怕是一句富有创建性的语言或一个不很成熟的想法)都要予以肯定,并及时表扬,及时评价。坚持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创设师生互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才能逐渐自然消失,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这样才能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总之,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教师的成功要靠学生的成功来实现,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才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潜能,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篇10)

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

(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

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更多>